木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故事里的中医养胃之妙药砂仁 [复制链接]

1#
含苞待放穿红豆,吐蕊初开绽玉桃。入药砂仁除病患,烹调草扣佐佳肴。中医常说:“存得一分胃气,保得一份生机。”今天,小编在浩渺的中医草本宝库中给大家挑选出一味护胃妙药——砂仁,送给大家,其独特的魅力和效用,被誉为养胃的瑰宝。砂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绿壳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实,是一种生长在温暖湿润气候中的植物。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阳春砂与绿壳砂呈椭圆形或卵圆形,有不明显的三棱,长1.5~2cm,直径1~1.5cm.表面棕褐色,密生刺状突起,顶端有花被残基,基部常有果梗。它不仅是中华美食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调料,更在中医领域中被广泛用于治疗和调理胃部疾病,故人曰其“为醒脾调胃要药”。《本草便读》记载:“砂仁形似龙眼而小,色黄专入脾胃,以其附根而生,故又入肾……凡中焦一切寒凝气滞之证,皆可用之。”砂仁背后的故事与它的发现和利用有关。砂仁是一种在广东西部阳春县被发现的草药,它的发现源于一次牛瘟事件。很久以前,广东西部的阳春县发生了一次范围较广的牛瘟,许多耕牛都病死了。然而,唯独蟠龙金花坑附近村庄的耕牛没有发瘟,反而头头强健力壮。当地的老农民感到十分惊奇,于是开始调查原因。他们询问了牧童们每天在哪里放牧,牛吃些什么草。牧童们回答说,他们全在金花坑放牧,那里生长着一种叶子散发出浓郁芳香、根部发达且结果实的草,牛很喜欢吃。摄影:冼建春老农们听后,便和牧童们一同到金花坑查看。他们发现那里漫山遍野都生长着这种草,于是将其连根拔起,摘下几粒果实品尝。他们发现这种草带有香、甜、酸、苦、辣的气味,吃了之后感到十分舒畅。于是,他们开始怀疑这种草是否可以治疗牛瘟,甚至可能治疗人的疾病。摄影:冼建春于是,他们将这种草挖出来带回村中,给那些因受风寒引起胃脘胀痛、不思饮食、连连呃逆的人吃。结果发现,吃了这种草的人病情都有所好转。后来,人们又将这种草移植到房屋前后进行栽培,久而久之,它成为了一味常用的中药,这就是“砂仁”的由来。砂仁气芳香而浓烈,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化湿行气:砂仁辛散温通,善于化湿行气,主要用于湿阻中焦以及脾胃的气滞证。它能化湿醒脾开胃,为醒脾调胃之要药,常与厚朴、陈皮、枳实等同用,适用于湿阻或气滞所致之脘腹胀痛等脾胃不和诸证。温中止呕:砂仁善于温中暖胃,可以止呕、止泻。若妊娠呕逆不能进食,砂仁可单用,或与紫苏梗、白术等药配伍同用。若脾胃虚寒导致呕吐泄泻,砂仁可单用研末吞服,或与干姜、附子等药同用。理气安胎:砂仁能行气和中而止呕安胎,用于妊娠的遏阻胎动不安。若与人参、白术、熟地等药配伍,还可以益气养血安胎,用于气血不足、胎动不安者。砂仁具有悠久的历史,历代封建王朝都将其列为贡品,与槟榔、益智仁和巴戟天合称为“四大南药”。在中医处方中,砂仁常与其他药材如陈皮、木香等搭配使用,以增强其药效。而在烹饪中,砂仁更是提升菜肴风味的绝佳调料。无论是炖汤、煮粥还是炒菜,砂仁都能为食物增添独特的香气和味道,让人食欲大增。根据不同的病症,下面列举几个砂仁常用入膳的方法:砂仁泡水做法:砂仁3~10克,将砂仁砸碎,用开水冲泡,代茶频饮,可反复冲泡;功效:具有行气宽中、和胃止呕、温中止泻、安胎的功效;适应症:适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泄泻、胎动不安等。砂仁炖汤做法:砂仁5~10克与猪肚、鸡肉、鲫鱼等一起炖汤,如砂仁猪肚鸡汤;功效:具有益气养血、滋补脾胃、补肾益精的作用;适应症: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呕吐、泄泻、虚劳羸弱、营养不良、畏寒肢冷、头晕心悸、乏力、产后乳汁缺乏、贫血等。砂仁煮粥做法:砂仁3~5克,大米克,将砂仁研为细末,大米淘洗干净,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置于火上,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熬至粥熟即成;功效:具有健脾开胃、行气止痛的功效;适应症: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疼痛等。需要注意的是,砂仁不宜过量使用,阴虚血燥者慎用。一般情况下,砂仁一次使用不宜超过10克,且砂仁含有挥发油,不宜久煎,常采用后下的方式。砂仁具有诸多养胃益处,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宜使用。对于阴虚火旺、口干舌燥的人来说,砂仁的辛温性质可能加重症状,对于小儿、孕妇、湿热体质的人群和有过敏反应的人群,应该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后再使用。保“胃”健康才能畅享未来。让我们更好地呵护自己的胃部健康,享受美食的同时,也保持身心的舒适与平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