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公元八世纪,藏医就用滴鼻法治病。藏医经典《月王药诊》和《四部医典》都记叙了滴鼻法并延用至今。藏医认为,“鼻为脑之户”。滴鼻疗法是临床中常见的藏医外治法之一,也是藏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相比于口服给药,滴鼻疗法更迅速、更简便。正如古代医书中有言:“鼻窍为脑之门户,故即从鼻中行其宣利之法,乃最神最捷之法。”滴鼻法是将药汁滴入鼻腔,药力通过鼻粘膜吸收,渗入耳、目、头脑等处,以清除鼻腔及头部疾病,醒脑开窍,振奋精神,具有突出的治疗效果。适用于头部及锁骨以上罹患的各种疾病。特别是清泻法对因感冒引起的,久冶不愈的鼻塞、脓肿等鼻腔疾病,白喉、炭疽、目赤,麻风,*水病,头部外伤引起的脉窍溃散等,有显著效果。A平息法成药方略以红花、融酥油等调汁滴入鼻中,适用于头部风、血交杂病症、阵发性头痛;以余甘子、融酥油等调汁,适用于耳病、腮部疾病、脑病;以萝卜汁滴治头及耳朵疾病;以新鲜融酥油汁,治锁骨以上一切隆病;以新马粪等用布包裹挤汁,止鼻衄、治脑虫及目中虫病。操作要领患者仰卧,颈部垫高,头后仰。将鼻药滴入5~7滴,稍卧片刻即可。B清泻法★操作方法成药方略峻泻剂:山奈、光梗丝石竹、白硇砂等研末、浸汁待用;缓泻剂:石菖蒲、广木香、甘草各等,同上法浸泡挤汁,待用。操作要领先以油脂涂擦患者头部,炒青稞熨敷额头、然后令患者清洁鼻腔、仰卧,头部后垂。将以上药稍加处理,缓慢地吹入鼻中(7~9滴),稍待后以温开水漱口。如药物流入上腭,即用口呼气堵回,滴药后静卧数分钟。★注意事项用药时如果药物难以达到病所,可用烟叶粉及光梗丝石竹粉吹入鼻腔少许;如药入鼻后有疼痛、痒及鼻涕增多者,可令患者坐起,擤净鼻涕;如有*水和脓液排出,或喉部上腭有遗药,则用温开水漱口洗鼻腔,并以白芸香、新鲜酥油焚烟熏之;如果出现“玛尔克”虫侵入脑中而昏厥现象者,将锡片用“三果”水浸泡研末,稍加处理后滴入鼻中,定会有效。★术后处理在施行滴鼻法时,如发生目赤、头额刺痛现象,是药力未达病所的原因,可取鼻脉、额脉及舌下脉等处放血,然后再在头部用冷水喷激。◎凡瘟病初起,外部创伤,以及酒醉、食油脂类后,切禁用平息法;◎凡属隆病引起的头晕、眼朦胧症、倒睫、齿病流脓血,均禁用清泻法。往期精彩回顾金诃学院——藏药材的特殊属性以及和中西药的差别火了!央视介绍国宝藏医《四部医典》癌症发作前3年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前所未见建议收藏!七十味珍珠丸——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仁青芒觉——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仁青常觉——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内脏有癌,皮肤先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