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医院治疗 https://m-mip.39.net/nk/mipso_6172010.html慈法法师:
佛教有时会批判一些相似法。相似法对人危害是很大的,似是而非这是很麻烦的。在学习佛法中我们尽量地杜绝,杜绝这个相似法,就是它的不彻底性。
我们怎么能杜绝呢?就是皈依。所依的彻底性。很多人受过皈依,得到过皈依的戒体。这个戒体像什么呢?就像我们的生命,一旦被刀这样的利器所害,你就会避开它;被热所炙燃、烫着,你就会避开它;那么危害三皈依的言说、意识、外围环境,你会像烫伤、刺伤一样的要避开它,那就是体。这个体,若得戒是此体,不得戒也是此体,不得戒称为未得戒这样一个戒体,这样一个体。
我们凡夫的色身、意识、作为、感知,没有皈依之前那就是众生六道轮回之体、业习执著习惯之体;我们一旦彻底地皈依了,这个戒体就会像我们的生命一样,来避开这些对梵行危害的作为、言说、意识,避开它!或者说把这个东西化解成三皈依的事实。
那么这个彻底与决定,它是同一名词了,同一作为了,同一事实了。那这个相似就是不彻底的同一名词了,同一事实了。我们这个皈依的彻底性,我们意识所依的彻底性,在这个十法界,四圣法界的皈依的彻底性很重要很重要!对我们大家来说十分重要!这一关是个关键之关键,是个关键词,是个关键意,是个关键作为。我们要杜绝这种相似法的作为,你就要在这个彻底的抉择决定上,远离相似!
关键这个名词,关键十分重要,这是学法成败的关键所在!就是相似法与彻底的皈依的这样一个决定。那么决定与相似是修行成就的一个关键所在,这个关键就是个关键!你不把它当成关键你就一事无成!勤苦一生而不得道业,不得道业!
我们许多人学佛、做人做事最麻烦的地方,就是他没有在这个彻底的地方去认知,去回归,总是有所保留。我们称为这样一个字——“疑”,用怀疑阻隔了这样一个彻底的教法,或者说一个成就的机会。
“疑”这样一个言词、这样一个内容,造成了许多人累劫的善根不能真正地生起作用,这是一个特别大的事情!
弟子问:
师父,我想问下,刚才您说的关于彻底皈依的戒律问题,就是说怎么能达到这个?
慈法法师:
皈依的彻底性的界定。怎么来界定呢?可能是讲到了,只是没讲好,没讲清楚。有会游泳的举举手。很多人会游泳,游泳的人要是不跳到水里,能不能发挥你游泳的作用呢?(众答:不能)
嗯对,怎么界定呢?这个皈依要是不彻底,就像会游泳的人没有跳到水里一样,水没办法托负他,他体会不到水的托负与作用。我们真正地没有彻底皈依的人呢,就体会不到皈依对我们的托负与作用。
弟子问:
阿弥陀佛!这个认知的彻底性,有它深浅的一个度,这个度怎么样从内心里面发出来?
慈法法师:
好问题。这是深度认知、彻底皈依的这样的一个抉择。她大概提的这个问题是:怎么从心里发出来?
六祖大师讲了两句话,讲得特别地有味道,值得我们品味:
“若识本心,本自解脱。”
“本”与“心”,往往我们把自己的心念觉知,建立在表相的追逐、得失的追逐、善恶大小的追逐上了,我们在不断地追逐这个大小、得失、成败、苦乐、善恶,我们在追逐这个。在追风,变呐、变呐、变呐、跑啊,越追越迷,越追越疲劳。
很多人学教法也是这样子——一个伟人、又一个伟人、又有一个伟人;教法、教法、又一个教法,追风!没有从本与心这个问题上解决问题。那我们怎么从心地里,发起这种所谓的深度的认知呢?
我把这个“若识”改一改,“若依本心”。那我们“若依本心”,我们这个彻底的皈依呢就能认知了,尤其是这个“本”。佛把这个“本”讲得很清晰,说:一切现行无常,一切有为无我,一切执著是苦,一切本质寂灭。
那你要是依本,“若依本心”,你这个就能彻底呢;“若依本”,这个彻底就可以画等号了。“本”与“心”相等,那么“本心”与“彻底”就相等,那就是我们对本质的认知了。
万事万物就是他的本质,无我是他的本质,无常是他的本质,受是苦、执著是苦、情绪是苦、波动是苦,这是他的本质,寂灭之实相是他的本质,我们把这个本与心结合起来了,那这个彻底的皈依,我们就很容易从心里发生出来、认知起来。
“若识本心,本自解脱。”大家可以思维思维,这一点太理性了,没有像游泳那么简单。但是说本质呢,我们在木香坪(指年岁末在木香坪的极乐法会)讲过本质,万事万物皆是本、实相,皆是本质之表达。这个地方太泛了,这个地方怎么办呢?就是本与心,我们要远离这个追风的习惯!
——节选自年1月慈法法师为参加
泰国短期出家众所作开示及答疑
慈法法师开示资源可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菩提眼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