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木香拾英春风桃李,药者仁心专访我院赵 [复制链接]

1#

本期《木香拾英》,我们有幸采访到了我院中药学系赵新锋教授。

赵新锋,博士,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药学系系主任。年10月-年10月,在英国剑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年2月-年3月,在美国普渡大学进行访问学者交流。近年来,主要致力于药物分析新方法的创建及其应用研究,开展了以药物活性成分多靶点辨识为目标的受体色谱创建研究和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参与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6项及其他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21项;在Science,ChemicalScience和JournalofChromatographyA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和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第四届西安青年科技人才奖和年西北大学“青年学术骨干”称号;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4项。

赵新锋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

1.药物活性成分高通量筛选

开展系列受体色谱模型构建及其在药物活性成分筛选中的应用研究,有望提高活性成分筛选准确率,对创新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2.功能蛋白质-药物相互作用

针对前沿分析等方法配体用量大、效率低等问题,开展蛋白质-药物相互作用快速分析方法研究,对揭示药物体内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最近,老师正为科研项目进行紧张而有序的试验工作,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在老师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和蔼亲切,是对学生工作的支持,谦逊的外表下流露出的是多年研究工作的严谨和积淀。

岁月赋予老师的是知识的积累,广博的胸怀,积极的研究态度,以及在纷杂的世界中保留对科学研究单纯又执着的追求。


  您一直在做有关药物活性成分高通量筛选的项目,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吗?


  这个问题要从一个新药研发的过程谈起。我们知道,新药的风险高、投入大,且周期长。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瓶颈是药物活性成分的发现过程。近年来,随着世界对中医药认识逐步深入,中药已发展成为创新药物研发的重要源泉。但中药组成复杂,临床用药辨证灵活,传统方法在其活性成分筛选方面困难重重。实际上药物体内发挥药效的关键环节是和靶蛋白识别并结合,而G蛋白偶联受体是现有药物最为重要的一类靶蛋白。在体内,受体和药物的识别过程具有高特异性的特点。我们将这种特异性和色谱技术的高分离能力结合起来,提出了受体色谱概念,将G蛋白偶联受体固定在固体表面,作为色谱固定相发明制备了多种受体色谱柱,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并形成了系列筛选技术,以期望快速准确地发现中药中成药性好的活性成分。经过大量实验发现,这些技术具有高分离能力、高特异性、高稳定性、高靶向性等优势,不仅可以用于药物活性成分高通量筛选,而且还可用于药物-受体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对解析中药复杂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活性成分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很多,您能介绍一下主要的方法和特点吗?


  现有的药物活性成分高通量筛选方法有很多种,如传统动物模型、组合化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和正在新兴的DNA编码化合物库等。尽管这些方法为药物活性成分的发现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往往存在周期长、准确率低、库容量小和化合物歧视大的问题。


  在科研过程中总会遇到难以攻克的问题,您是如何解决的呢?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科研是低概率成功事件,失败是正常的。而且,在研究过程中,往往需要多种学科、多专业和各团队相互支撑才能形成标志性科研成果。在研究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超出自身知识背景的问题时,我一般通过网络搜索、数据库检索和查询该行业内各知名团队主页,主动联系该方面的优势团队,获得帮助,甚至形成合作关系。比如前一段时间,我们在进行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研究时,就遇到了数学模型方面的问题,我们通过邮件联系到了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Stanley教授课题组,成功解决该方面的问题,并建立了合作关系。
  未来中药学发展方向是什么?中药的大范围推广应用将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改变呢?
  我个人认为中药学是世界理解中国的一种方式,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桥梁。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传承和创新两个方面。首先在传承方面,开展经典名方或大品种、名老中医和民间医药的组方经验和配伍理论研究。在创新方面,我们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开展中药材生态种植、安全性保障、综合利用和中药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充分整合运用多学科现代技术,创新中医药认知创新方法学,突破中药复杂体系解析关键技术,开展复方配伍理论和优化技术研究,药效物质和活性成分筛选研究、药效物质量—时—毒—效关系研究,形成中药创新药物研发核心技术。毋庸置疑中医药的大范围推广不仅能打破长期以来临床上化学药物的主体垄断地位和发达国家药物研发的技术壁垒,而且能显著降低医疗成本,让广大患者有病可医,有药可用,解决我国因病致穷的重大社会问题。
  我校即将建成的医学院对于中药学的研究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医学院的筹建,彰显了我们学校顶层设计,复兴医学的决心和能力。医和药是一个整体,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中药学本身就是以临床实践为基础发展而形成的。除手术外在临床治疗中,药物治疗是防治疾病的主要途径。医学院成立后,临床能为基础研究提出很多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为基础研究提供方向。同时基础研究的突破又能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和一线用药。在人才培养方面,医学院的成立,能有效解决目前中药学学生缺乏临床实践机会的问题,从而确保培养宽专业基础、强临床实践的高级人才。总之,医学和药学两者相辅相成,除可促进医学和中药学学科的发展,更能为生物学等其他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为导师、教授您培育了众多优秀学生,那么您对于大一大二本科生参与课题研究有哪些建议和指导?
  首先,希望同学们可以早些加入实验室的研究,尽早锻炼出良好的实验技能;其次,在课题研究中要打开视野,有一个积极主动去寻求机会的态度,多和别的人、不同领域沟通交流,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收获。最后,希望同学们都能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成为更优秀的你们。

走上科研这条路,就注定了只有等出来的美丽,没有一蹴而就的辉煌。

在这多年的时光里,他用一份坚韧,一份执着,镌刻出了他内心对于中医药最深沉的热爱。

也许真正旷达的人生便是如此,戒骄戒躁,不忘初心,心境澄明,才能方得始终。

采访:全媒体中心卢子敏李悦怡李洁

图文:全媒体中心李悦怡

指导老师:梁靖

编辑:王娅凝责编:梁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