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二十四节气立夏风暖人间草木香 [复制链接]

1#
立夏物候

中国古代将立夏分为三候:

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生;三候,王瓜生。

一候:蝼蝈鸣

蝼蝈,蝼蛄也,适宜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随着蝼蛄的鸣叫,夏天的味道浓了。

二侯:蚯蚓出

蚯蚓是地地道道的阴物,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中,当阳气极盛的时候,蚯蚓也不耐烦了,出来凑凑热闹。

三侯:王瓜生

王瓜是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于六、七月更会结红色的果实。

“初候蝼蝈鸣”,蝼蝈,又名石鼠、螜(音斛),各地方言之不同也。小虫,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谓之土狗是也;还有一说蝼蝈是蛙属,又叫蛤蟆,这时节蛙类动物开始在田间、塘畔鸣叫觅食。“二候蚯蚓出”,蚯蚓即地龙(又名曲蟺),《历解》曰: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由于地下温度持续升高,蚯蚓由地下爬到地面呼吸新鲜空气,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三候王瓜生”,王瓜也叫土瓜,这时已开始长大成熟了,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争相出土日日攀长。

“四月,王瓜初生摘售,以相送谓之进鲜”

清乾隆《新郑县志》

从这三候的描述中我们已看到了夏天的景色。

2

立夏农事

耕耙后移栽红薯苗

“立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明《莲生八戕》

此时,南方的早稻已经分蘖,油菜已经结子,将要成熟。北方地区的冬小麦也正在扬花灌浆。春播作物大豆、玉米、高粱、谷子、棉花等已相继出苗。农作物生长渐旺,田间管理日益繁忙。

河南省是棉花、小麦主产地,有“立夏种棉花,有柴没疙瘩”之说,这时正值棉花小苗期,应查苗、补苗、中耕定苗,并要注意及时浇水灌溉。对于小麦这种主要粮食作物要注意防止“麦秀寒”的发生。因为“到了立夏乱种田”—这时节种植了农作物都会生长,应及时播种宜种农作物。

3

立夏习俗

清明上河园初夏景观

斗蛋

立夏是一个传统的岁时礼俗节日,有迎夏、尝新、斗蛋、称人、吃立夏馍等习俗。

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当日,天子率三公九卿和众大夫,到城南郊外迎夏,并举行祭祀先帝祝融的仪式。在这一天,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均为朱色,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

汉代也沿承此俗。

“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

车旗服饰皆赤”

《后汉书·祭祀志》

到宋代,礼仪更趋繁琐,并有皇帝“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的惯例和习俗。

蚕豆串儿

至明代始有“尝新风俗”。

“立夏取平时曝晒之米粉春芽,

并用糖面煎作各色果叠,相互馈送”

清《帝京岁时纪胜》江浙一带还有立夏吃花饭的习俗,也有叫“吃补食”的。河南郏县有吃蚕豆的习俗,大人们剥蚕豆时,小人儿们就蹲在旁边,一手拿针,一手串线,上锅蒸后,大家聚在一起,比一比谁的更长,然后才拨算盘珠似的,一颗一颗吃掉。

立夏蛋钩织

民间习俗还有“立夏吃蛋,石头都踩烂”“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说立夏时吃鸡蛋鸭蛋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耐暑。那日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套上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

嵩山烙画传承人王国显作品《立夏宜秤人》

立夏当日,吃罢中饭还有称人的习俗。体重增加叫发福,体重减了,叫消肉。据说称了体重后,就不怕炎热,不会消瘦。称人时,司秤人边打秤花,边说吉利话。称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称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人们认为立夏称人会对家人带来福气,同时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立夏馍河南民间还相传,吃立夏馍可抗暑消灾,不然就要苦夏。在过年时,家家留几个蒸馍,挂起风干,以备作立夏馍食用,一到立夏那天,把干蒸馍用水泡透,挤出水,加面粉,伴入鸡蛋、韭菜,再用油煎炒后食之,即为吃立夏馍,寓意全家安全度夏。春争日,夏争时,人们还在怀念春天的时光,但初夏的景色已展现在眼前了。那浓阴、那山云,都可赏心悦目。初夏的大地,麦*秧碧,斑驳多色,槐香暗渡,青梅待采。让我们与大自然同乐,诗意栖居,不负韶华!

(声明: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