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纪录片园林共8集 [复制链接]

1#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园林,只要遇到合适的土壤,这座园林就会自然生长。

梁思成说过:

对于中国人来说,有了一个自己的院落,精神才算真正有了着落。

深以为然。

中国人喜欢园林,自古便是如此。

从远古时期的“蓬莱仙境”,到汉武帝的后花园“上林苑”,陶渊明的“桃花源”,再到宋微宗的“艮岳”,大清的“圆明园”……几千年来,园林不断被修建,被毁灭,又被重建。

园林,是植物,山水,泥土,树木搭建的一个温床,是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方式。

再小的园林,如阳台上的几棵绿植,农家小院的木藤篱笆,院子里的一盏石亭,书桌上的一碗碧莲……

任外面的世界纷纷扰扰,唯有这一处天地,能让你回到桃源深处,享受独属于自己的闲适安然。

这里藏着你对理想的追求,对自然的赞美,对生命的咏叹。

小编今天为大家推荐的这部央视纪录片《园林》,是国内第一次以纪录片的方式,把汉、魏晋、唐、宋、明清、当下作为每集节点,从历史的跨度去呈现中国千百年来独特的园林文化。

它不同于常规的纪录片,不以园林知识的普及为主,而是传递一种可贵的园林精神。

比如讲清代文学家沈复和妻子芸娘,他们一生都不富裕,也从未有过一座园林。但挨着沧浪亭居住的他们,却能借景于此亭,自得其乐。

平时沈复画画,芸娘绣花,再共煮饮一杯“香韵尤绝”的荷花茶,虽是粗茶淡饭,但这样的日子,神仙也不能说比他们过得快乐吧。

对他们来说,园林的形式并不重要,少了那份风雅,即使坐拥豪宅,又有什么意思呢?也是在这样的仙境中,沈复才能在《浮生六记》里写出他和芸娘至真至诚的爱情吧。

《园林》的创作历时三年,采访专家62名,堪景78处;

依托现存的古典园林和文物遗迹,整理出几十万字的文献资料;

以苏州园林为核心辗转江苏、浙江、上海、陕西、甘肃、内蒙古、河南、福建、广东等十个省份,多个景地,几乎囊括全国范围内的园林景观名山大川;

同时也前往中国台湾、比利时、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等记录了20多位为中国园林造梦的人。

园林,是中国人的花园,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向往,一种生活态度,从无定式,由心做主。

?点击下列图片即可免费观看

自秦始皇建造了长城,中国就是围墙内的一个大花园,两千多年以来,中国人从未停止造园,始终追求最佳的人居环境和园林里的生活方式。

文明、梦想、且行且歌的生活,都高度凝练在咫尺山水中。“那些消逝的、认定已经远离我们的历史,会以各种生命样态存活于今天生活的每个角落”。借助乡土画家李小超的视角,从今天的遗存丈量汉武帝的后花园——上林苑。

魏晋是动荡的年代,又是文人放野山林,在自然的花园中寻找答案的时代。

他们从自然中采摘了梅、兰、竹、菊,移栽到城市的花园里,后世园林至此必有“四君子”。

桃花源究竟有多远?这个问题到了今天也是生命真意的终极叩问。

中国大地经历了太多的变迁,我们试图运用唐诗、南音和盆景这些唐代留存的艺术,重新搭建唐代园林,度量中国文人千年不变的尴尬:始终在*治、艺术、生命之间徘徊不定。

我们寻访了致力保护杭州宋代文物的邵群、创作艮岳玻璃阵的艺术家夏小万,复原东京梦华的清明园周旭东,现代人的追求和宋徽宗的梦想交织在一起,造就一场不论古今的中国梦。

文徵明设计了举世闻名的拙*园,文震亨写了几被湮没的《长物志》,细阅名人在园林里的生活方式,原来中国人还可以这样精致生活?玩物亦能存志,物心转换之间,他们的态度嵌入并滋养了园林。

生于园林的叶放,因为一次在古董店看到了祖先的印章,被封印的园林记忆重新被唤醒。叠石世家的韩良源,多少年来画着只有自家人才能明白的假山图纸。

千年的园艺,百年的家业,一座假山,一场雅集,这不是园林,这也是园林。

古人的生活又有多少还在影响和支配着今天的我们,我们的心将安放于何处。

城市逐渐在吞噬自然,多元文化充斥城市空间。没有木香花就没有木香园,更没有木香巷。”对徐鹏志来说,被偷走的花里有回不去的故园。

鸟,花,盆景,桥,梦,中国园林在世界各地,在每个喜爱它的人心中继续生长,发芽,郁郁葱葱。建筑学家童寯(jùn)先生曾说:“中国园林是一处真实的梦幻佳境,一个小的假想世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园林,只要遇到合适的土壤,这座园林就会自然生长。

点个“在看”,愿每个人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园林,从此世界再大再繁华,我们亦可在其中吃酒喝茶,做梦看书,心生欢喜,自由自在。

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