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风吹草木香 [复制链接]

1#
伍德灯检查一次花多少钱 http://m.39.net/pf/a_6513403.html

风吹草木香

OFGRAIN

我被气味迷住了……

夏天,是各种生命体的壮年。夏天,周围有各种各样的香味,它们飘散、弥漫、附着、黏附、偶遇、隐藏、热烈、婉约、钻营、和睦、鲁莽、温和……以不同的风格出现在我的身边。

如果说干旱许久的土地上突来一场急雨,地面蒸腾起来的气味像一个不速之客。那么教学楼转角处的草木香则像一个迎面而来有情节的童话。

此时阳光浸泡在通透的蓝色中,刘家院的阳光底下,丛丛的绿色中,开了一朵洁白的栀子花。六月,栀子花开的时候,告诉人们,炎夏到了。我匆匆忙忙经过它,只是几秒钟的时间,用力呼吸了一下午后的空气,栀子花蜜甜香味就粘在了我的嗅觉中。

虽然午后没有风,但当我使劲闻那一会儿,是我带动了空气还是空气带动了花香,是不是将原本附着在叶片上方的蜜甜的香气搅动了一下呢?风吹草木香,当我闻到香味的时候,我知道是空气在我面前轻轻拂动过了。

“香远益清,亭亭静植”“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昏”古人笔下草木的花香也是不同的:或远,或轻,或幽,这是香气在时空中浮动漾溢给诗人们的感动,有时这些香气,也能渗透过时空,穿越泛*的纸页,飘散到阅读者的鼻翼上。

对品香者来说,香味超然于物。有人闻香不为所动,必然也有人闻香而触发人格之思。“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是香而动人的典型。不过有人说,对香气的辨识与年龄有关,大约说的是随着年龄增长,对香味的辨识也会有迟滞或者消失的现象。花木有荣枯,生命有盛衰,理所当然。但从对生活的态度与否来看,有人喜欢安静,有人有时则匆忙而过,生活姿态的不同,也会对香气的感受不同。

初夏,风吹草木香,是荣发的万物,散发出了气味,也必有愿意驻足而闻香的人的姿态。闻到独特的香气,我们会自言自语“好香”或者发出疑问“这是什么香?”我沉浸于教学楼转角处的香味,也会寻香去看是什么样的草木才将这初夏的感觉送给了此刻的花香,这种自我化的“语言”是内在的,有时候耳朵所听到的语言也是有气味的。

这几天一些社交平台流行“山东曹县”这个梗,要说它成为流量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其“土味”,这种“土味”有时是说话者和听者气味之间的交流。我们平常听一个人说话,说他有浓厚的口音,这就是语言的气味。通过声音传递给我们,在彼此的社交层面笼罩一层气味。就像一个外乡人说重庆言子儿,一个人能通过文字的声音传递信息,但不一定能让语言从里到外渗出富有气息的味道。再譬如我们说外语,感觉也是如此。一个人要培育语言的气味,在于浸润,也就是说要进入这个环境,不断累聚以致能操练自如,方才有一种气味散发出来。

如今人工智能发达,能够传递画像和声音,但是并不能辨识气味,因为气味必有所依凭。无论是草木自发的气息,还是空气流动而带来的气味,或者是语言的交际而产生的气味,必有依凭。纵使有一天气味能透过人工智能传递,那也是被预设的气味,没有偶发的感动或者累聚而成的惊喜。

《聊斋志异司文郎》里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瞎子能够靠辨识气味来辨别文章优劣。人行道边的六月雪散发出的气味和花坛中的栀子花的气味不一样,劣等的文章其文气和优秀的文章气味是不一样的。有时候我们觉得有些文章读之畅快,就是觉得其文有文气使然,就是文章的气味。瞎子眼睛不变五光十色,但能靠嗅觉品断文章优劣。文章要有文气,肯定在于涵养汇聚以成特有气味,譬如夏日草木历经时序而在特定时间散发出独有的气息。

花有香气,文有文气,人有气度,万物皆有气味。草木之香本无优劣之分,因为草木是被动者,但人为主动者。古人想把花草悬挂于身以装点人的气质,但古人又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从内到外的气味。

夏天来了,是万物壮年的气味在弥漫,万物都有气味,晨曦之气清润,晚霞之气潇洒。迷茫有颓废之气,而坚定则有振作之气。

夏天,风吹草木香。

孤客漫步的果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