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蒲辅周为薛伯寿赴医疗队赠送的手稿 [复制链接]

1#

蒲老为我所写手稿因非一次所写,略有重复,又因简明,故不加按语,脉证简略处较多,因此,学习主要以方推论病因脉证,甚至有的有法无方,临证时须深思选方。以下所录为蒲老所写手稿,供临床参考。

西洋医学与相国医学对于咳嗽的命名,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西洋医学将咳嗽病称为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而相国医学则将其称为咳逆上气、肺胀、哮喘、痰饮、支饮等。这两种医学对于咳嗽病的分类也存在差异,西洋医学主要将咳嗽病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种,而相国医学则对十二经皆有咳嗽进行了概括。《素问》对于喘的概括,久喘治在肾,暴喘治在肺。内因所致的咳嗽不外乎七情劳损,如咯血、咳血、吐血等;外因所致的咳嗽则以风寒为主因,但也可能夹杂其他因素,如夹火、夹饮、夹食、夹气等。不同年龄段的人患病时,老幼虚实各异,且嗜好也不同,因此同为咳嗽,但治疗方法却有所不同。例如,伤风咳嗽的治疗方法是疏风解表,伤寒咳嗽则是散寒解表;夹内火则需清里解表;夹内饮则需温里解表;夹食则需消食解表;夹气则需顺气解表。

对于外因伤肺引起的咳嗽,如动咳或喘,不可过用苦寒凉遏肺气,因为这样会使邪气不能达表而解。肺是娇嫩之脏,既恶寒又恶热,初起邪气在表,应以解表为先,不可冰伏其邪,以免导致变证百出,损伤肺体,引起咳血、吐血、潮热、盗汗等虚怯之证。古人曾说:伤风感冒本是小病,不药可愈,但若治之失当,就会变成虚劳,以致不起。

古时的医者,他们在浩瀚的典籍中留下了宝贵的智慧,对我们的言行提出了深刻的教导。那些被尊称为司命之士的医者们,他们深知生命的宝贵,每一次诊断,每一次开方,都一丝不苟,不敢有丝毫的疏忽。他们郑重地告诫我们:在疾病面前,有时死亡并不来自疾病本身,而是源于不当的治疗和粗心的诊断。因此,他们严谨地指出:“治病必求其本。”对于治病,这些古之医者强调必须首先分清疾病的病因。他们运用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深入探究疾病的内在机制。他们根据阴阳、寒热、虚实、表里的八纲原则,细致地分析病情。他们运用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的八法,根据病情作出适当的处理。他们清楚地看到,病情的主次不同,处理的方式也应有所区别。这就是祖国医学在治病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和规律。此外,祖国医学还特别强调:人的身体以胃气为本。胃是水谷之海,是人体生化之源。在用药时,他们强调必须避免损伤胃气。因为只有胃气充足,人体的生化功能才能正常运转。同时,肾被视为先天之本,而脾胃则被视为后天之本。这意味着,只要胃气充足,即使身体受到疾病的侵袭,也有足够的抵抗力来恢复健康。因此,他们严肃地告诫我们:无论何时,都要重视胃气的保养。

痰为物化之病;饮为物不化之病,其责在脾胃。痰多从火化,质稠,宜清,多胶固一处;饮多从寒化,故质稀,宜温,多上下流溢。《内经》言饮而不及于痰,仲景始有痰病之说,痰自谷化(食物也),饮为水邪而成(痰易清,饮难逐),饮食人胃,滋养脏腑,敷通营卫,若胃阳不足以消腐,脾气不足以旋运,而痰饮成矣,俾有用之饮食、成为有害之痰饮,痰饮为病多端(内外经隧无处不到)。

痰有风痰、寒痰、湿痰、热痰、顽痰、食痰、气痰。

治痰七法:①攻逐,②消导,③和,④补,⑤温,⑥清,⑦润。

治痰饮,当以温药和之,其法尽矣,故治先补脾以复健运之常。大凡痰、饮俱与咳、短气有关,并与喘也有关,是相互因果的,痰为饮病之兼证,又同类异名耳。

咳嗽,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咳嗽一证,其因多端,有内外、虚实、劳伤、气、火、痰、饮、燥各因,与喘也分不开的。自外而入者,风、寒、暑、湿、燥、火是也(冷热)。风:香苏散加味,止嗽散加味;寒:三拗汤加味,苏陈九宝汤加减;火:泻白散加味,麦门冬汤加味;燥:桑菊饮加味,泻白散加味。自内而发者,七情、饥、劳伤是也,并与痰饮、水饮、留饮、支饮、溢饮都有关。治法:疏解、温散、降、清、泄、补、消、润。

银翘散、桑菊饮,治一切轻型伤风感冒有效,若重感则无效。

人参败毒散,通治一般的感冒有效。

藿香正气散,通治四时感冒兼肠胃功能紊乱、腹痛,或下利。须用苍术效果好,若用白术则疗效低。

普济消毒饮、升降散(太极丸),此二方治腮腺炎(痄腮)、中耳炎、头疼、咽喉痛有效。

双解散(防风通圣散)、凉膈散,此二方治重感冒(温热病)高烧、烦躁、无汗、尿黄、大便干、口渴欲饮有效。

香薷饮、六一散,此二方治暑季受热兼感寒,烦渴、尿不利,汗少或无汗有效。

六和汤、清暑益气汤,此二方治体虚受暑,汗出,或呕吐,或下利有效。

新加香薷饮、三仁汤、宣痹汤,薏苡竹叶散、治(秋)暑温、湿温随证施治有效。

杏苏饮、止嗽散,治秋季一般感冒咳嗽有效。

三拗汤、苏陈九宝汤、参苏饮三方治冬季一般感冒有效。

麻黄汤、大青龙汤治冬季受寒,发冷发烧,头疼身痛,无汗,或烦躁有效。

十神散、五积散,治四时不正之气,春应温反寒,夏应热反凉,秋应凉反温,冬应寒反热,突然气候转变,人受之形似伤寒,或有呕吐、下利等,名为时疫,此二方酌情加减治之有效。

香砂平胃散、保和丸,此二方治一般伤食、胃痛有效。

越鞠丸、舒肝丸,此二方治一般肝区痛,兼胃痛、气痛均有效。

温经汤、少腹逐瘀汤,此二方治一般血寒、血瘀痛经有效。

天麻丸、大活络丹,此二方治一般慢性关节炎有效。温经丸、八珍丸,此二方治月经不调有效。

玉枢丹、苏合香丸、备急丸,此三方是急救药,雷击散亦是救急药。

香砂平胃散、藿香正气散,此二方通治小孩一般肠胃阻滞兼轻感有效。若有虫积化虫丸,若有疳积消疳理脾、肥儿丸,二方有效。

资生丸治慢性肠胃病、消化不好,大便溏不成形有效,兼有冷痛,附子理中丸或香砂理中丸有效。

归脾丸、人参养荣丸、柏子养心丸、九转黄精丹,四方治失眠、心跳、疲倦有效。

舒肝丸治肝胃病有效。

妇科/p>

月经先期:虚热,四物加丹皮、地骨皮,或选丹栀逍遥散;实热,芩连四物汤。

月经后期:艾附丸、温经汤、胶艾四物汤。痛经:胀甚,琥珀散;痛甚,温经汤。

衍期淋漓(漏):调经丸、八珍汤加味、十全大补汤。经行身痛:四物汤加味、黄芪建中汤加味。

崩:独参汤、醋熏法、补血汤、地榆苦酒汤。

带下:补中益气汤加味、完带汤加味。

妊娠恶阻:苏叶黄连、保生汤加味即砂、术、香、乌、陈、草、生姜。

保胎:十三太保。

尿血:四物汤加茅根。

子肿:俱用茯苓导水汤加味即木香、木瓜、腹皮、桑皮、白术、茯苓、泽泻、砂仁、苏叶、陈皮、生姜皮。

子满:宜紫苏饮即归、芎、芍、陈、腹皮、苏梗、生姜,虚加参。

手稿

儿科/p>

一般感冒:香苏饮加味、荆防败毒散加味。

伤食:保和丸加味、香砂平胃散加味。

疳积消疳)肥儿丸、消疳理脾汤。

麻疹:宣毒发表汤、芫荽熏洗、芦根、茅根汤。

胃肠病、消化系统:藿香正气散加减、香砂养胃丸、健脾丸。

痢疾:暑痢初起,香薷饮加黄连六一散、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芍药汤加味。

痢疾古名肠澼,病因复杂,并有传染性,主因六淫,但有兼夹,分虚实、寒热、表里、六经施治。治痢诸方,亦分寒热虚实,更须掌握季节分风、寒、暑、湿。

痢疾经验方:其方出《齐氏医案》,余用颇效。凡患红白痢疾10日以上无表证者,里急后重,利下红白,一服减、二剂再减、三四剂即愈。

当归四钱、白芍五钱、甘草三钱、薤白三钱、滑石六钱至一两、枳壳一钱、槟榔一钱、莱菔子(打)一钱、广木香一钱、磨汁兑服更佳,水煎服,此方治湿热痢。若是暑痢则用黄连香薷饮合六一散为佳。

胃痛:平胃散加味、香砂养胃丸加味。属气逆火郁,四逆散加味;四肢凉呕逆属寒,吴茱萸汤。

肝胆病:胁痛胃痛四逆散加味,左金丸、舒肝丸。

脾病:寒:理中汤;热:泻黄散;虚:补中益气汤;弱:健脾丸、六君子汤。

肝胆为表里,脾与胃为表里,互相依存制约,四脏关系密切。

膀胱:胀,小便不通五苓散;小便利属血桃仁承气汤。二便与膀胱也是互相为用,为化物传导之腑,泌清别浊。

虫痛:乌梅丸、化虫丸、榧子使君。

感冒:四季一般轻感冒香苏饮加味或苏羌发表汤。

感冒兼肠胃病:藿香正气散加味。

春季感冒:银翘散、桑菊饮、葳蕤汤。

夏季感冒:银翘散、荆防败毒散,或藿香正气散。

暑季感冒:香薷饮,或加味香薷饮、六一散。

秋季感冒:杏苏饮、香苏饮、桑菊饮。

冬季感冒:麻黄汤、麻黄甘草汤。

寒湿:三仁汤加味、五积散。

风湿:荆防败毒散加味、防风通圣散。

寒疫:十神汤或五积散、藿香正气散。

腹胀:香砂平胃散加味、枳术丸。

腹泻:胃苓汤加减、七味白术散加味。

大便不通:小承气汤、麻仁滋脾丸。

小便不通:五苓散加味;不禁:补中益气汤、肾气丸。

气虚:补中益气汤、黄芪建中汤。血虚:补血汤、归芪建中汤。

眩晕:半夏白术天麻汤、钩藤熄风加味。

肾虚:阴虚:六味地黄丸;阳虚:八味地黄丸。

肝炎:四逆散加味、丹栀逍遥丸、龙胆泻肝汤。

肾炎:初起属寒湿五积散;日久属虚金匮肾气丸。

肺炎:三拗汤加味、麻杏甘石汤加味。

#AI助手创作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