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故宫皇极殿宝匣镇物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膏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52061.html

年9月4号,一则新闻“故宫养心殿正式大修,房梁取出罕见彩绘宝匣”引起轰动。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和前任院长郑欣淼一同在现场将位于养心殿正脊正中脊筒内的宝匣请出来。现场请出的宝匣是锡制,扁方形,其上可见青龙彩绘,标注年款显示“嘉庆六年”。故宫专家认为,有彩绘的宝匣较罕见。这不由让我想起了北京故宫展出的皇极殿铜宝匣。请注意,解说词上写的是:故宫博物馆收藏。这应该是原件。

镇物的习俗,在古建中早已有之,至今在民间仍有很多地方还保留有这一习俗,比如驱灾辟邪的石敢当、“照妖镜”、“镇宅之宝”铜币、“太公在此”石刻等多种镇物。分置于不同方位,为的是保佑一家平安。

据《中国镇物》陶思炎著:

镇物,又有“禳镇物”、“辟邪物”、“厌胜物”等名称,作为传承性器物文化的一支,它源起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并随着人类生存空间的拓展、创造手段的丰富及生命意识的增强而越来越曲奇庞杂。镇物以有形的器物表达无形的观念,在心理上帮助人们面对各种实际的灾害、危险、凶殃、祸患,以及虚妄的神怪鬼祟,以克服各种莫名的困惑与恐惧。因此,镇物不仅是一种物承文化,更有精神的或信仰的成分,作为非实用的物态工具,体现为自然物质与人类社会、精神意识的统合,或者说,它是凝聚着心智与情感的精神性物质,即心化的器物,同时也是象征的物化精神。镇物这一性质决定了它以艺术的、宗教的、风俗的形式而体现为文化的创造。

可以说,镇物是文化象征的产物,是巫术神话的外化,是宗教的通灵法物,也是风俗传习的符号。镇物以一定的时空条件为存在前提,与社会的文化心理及风俗传统相依存,主要发挥观念的镇辟与护卫的功用。镇物所辟克的对象多为鬼祟、物魅、妖邪、阴气、敌害之类,具有神秘的俗信气息,并不乏妄作因果的迷信色彩。由于这种功用的间接性与对象的虚无性、方式的象征性、效果的模糊性和形制的驳杂性等并存,因此,镇物历来显得奇奥而神秘.

......

镇物总以一种非实验的方式,用加工过的自然物或人工物来建立自然世界与幻想世界的同一。原始人打制的粗糙的石器、收集的兽牙和贝壳、用单色涂绘的崖画、奇妙的陶器纹饰以及精美的玉雕等,不仅仅出于美感的冲动,也寄寓了生活的热望,潜含着镇凶纳吉的追求。直到今天,动植物、日月星辰、水火、石头、身之物与人工物等还在一些偏远的乡野被用于护身镇宅、守村护路和安魂镇墓等,镇物仍作为人的意识的一部分,表现着人体与精神、自然的不可分割。关于物人之间的这种关系,卡尔·马克思(KarlMarx)曾在《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作过精辟的论断,他指出:

从理论方面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或者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或者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都是人的精神的无机自然界……,同样地,从实践方面来说,这些东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不可分离。镇物是信仰的伴物,是人性向物质的投影,它的出现与应用归属于文化的象征,也是一种文化的创造。

如此看来,把中国镇物简单的归为民间信仰习俗还是不够的,它是属于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故宫里的镇物当然也属于故宫文化的一部分。

我们先来看看皇极殿长什么样:

皇极殿为北京故宫宁寿宫区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年),初名宁寿宫。乾隆三十七年(年)至四十一年(年)改建宁寿宫一区建筑时,将宁寿宫改称为皇极殿,作为乾隆皇帝归*后临朝受贺之所。皇极殿位于宁寿宫区中轴线前部,与后殿宁寿宫前后排列于单层石台基之上。殿座北朝南,面阔9间,进深5间,取帝尊九五之制。*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前檐出廊,枋下浑金雕龙雀替。

皇极殿在故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宫殿,但是从展出的展品上看,皇极殿宝匣内的镇物好像有些缺失。现在我根据上世纪五十年代修缮的太和殿时取出的镇物宝匣为例,和大家分享一下宝匣内放置物的意义:

文物专家在《太和殿记事》中发现了太和殿宝匣内镇物的确切记载,清代曾在康熙三十四年(年)重建太和殿,记载了宝匣内放置的镇物,里面放置有:金锞一锭,牌一个,共重三两四钱五分。银锞一锭,牌一个,共重一两八钱五分。铜锞一锭,牌一个,共重四两。铁锞一锭,牌一个,共重三两。锡锞一锭,牌一个,共重三两。金钱八个,每个重一两七钱。五色宝石五块(红宝石、蓝宝石、翠、碧玺、玉石)。五经五卷(系忏咒)。五色缎五块。五色线五绺。五香各三钱(红绛香、*芸香、紫沉香、黑乳香、白檀香)。五药各三钱(生地*、木香、河子、人参、茯苓)。五谷(高梁、*米、粳米、麦、*豆)。

有专家是这么解释的:

1.五金即金,银,铜,铁,锡,分别作为锭形。寓意国家鼎盛,府库充盈,财*富足,江山永固!

2.大五钱,小五钱大五钱即秦朝的秦半两,汉朝的汉五铢,唐代的开元通宝,宋代的宋元通宝,明朝的永乐通宝。小五钱则是清代五朝货币,即顺治通宝,康熙通宝,雍正通宝,乾隆通宝,嘉庆通宝。钱作为一种货币,经过万人之手,古人认为其阳气非常重,有避邪驱凶之意,在古人眼里,多作为祈福和求财之用。

3.五色宝石即红宝石,蓝宝石,翡翠,碧玺,玉石。此五宝象征着五彩生光,取吉祥瑞兆之意。

4.五缎与五线

五缎与五线则是意味着千秋万世绵延不绝,取子孙绵长之意,象征着帝王皇族永盛不衰。

5.五香即红绛香,*芸香,紫沉香,黑乳香,白檀香。取其气息通透,除弊去塞之意。

6.五药

即生地*,茯苓,木香,柯子,人参。前四味药都有清热降火功能,寓意着宫廷不会发生火灾,最后一味人参滋补元气,益寿延年,象征着气脉流畅,生生不息。

7.五谷

即稻(水稻),黍(小米),稷(谷子),麦(麦子),豆(大豆)。象征着丰收之意,放在屋顶上有着国泰民安,物阜民丰的寓意。

所以皇极殿的宝匣所装之物大概就是这些。那它们都放在什么位置呢?皇极殿的宝匣是在修葺时在正殿的正脊脊筒内发现的。

“正脊”是指古建最上边正中的脊,脊筒正中的位置叫“龙口”或“龙门”。因为古建正脊正中的脊筒是要等其他工程项目完工后最后安放,所以放入宝匣的过程就叫“合龙”、“合龙口”或“合龙门”。

上面的图片是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修缮大高玄殿合龙时的照片。

从民国时期开始以来,故宫多次修缮中,都发现过“宝匣”。宝匣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就修缮过程所见,大至主要殿座、崇楼,小至门楼、罩棚,均有宝匣发现。目前宝匣发现地点有保和殿、武英殿东配殿、储秀宫后西配殿、储秀宫、储秀宫东配殿、丽景轩、翊坤宫东配殿、玄穹宝殿、奉先殿、奉先殿后殿、西华门、永寿宫前殿、永寿宫后殿、协和门、太和殿、寿康宫、漱芳斋、养性门、体和殿、承乾宫、承乾宫后殿、颐和轩、景祺阁、翊坤宫、平康室、坤宁宫西暖殿、贞度门、坤宁宫东暖殿等处。

宝匣有等级之分,尺寸不一,质地各异。从已发现的宝匣看,其质地大致有铜、锡、木三种。宝匣扁方形。铜宝匣制作较为精美,表面镀金,有的还刻龙凤双喜图案。锡质宝匣,有的表面彩绘龙纹,有的则无装饰。木质宝匣一般无装饰。

作为故宫最高权威象征的太和殿,应是镇物宝匣中规格最高的,该宝匣是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一次修缮中被取下,此后一直存放在库房中。

由于年代久远,匣内部分物件已经丢失或腐烂不存,只剩下部分镇物残件,但宝匣存留完好,呈铜质抽屉式,表面鎏金,镌雕龙纹,依然可以想象当时的华贵。

在年,故宫太和殿再次修缮,时隔50余年后,故宫又将太和殿宝匣重新归安,放回原处。

故宫还有其他一些宫殿的宝匣:

*翊坤宫平康室是翊坤宫东面后厢房。90年代修缮平康室时取下的宝匣,长42.1cm,宽28.8cm,厚5.5cm,铜质錾龙凤纹,中间双喜字,下面海水江崖,保存比较完整。*年在贞度门取下的宝匣,长28.4cm,宽21.4cm,厚5.9cm,铜质光素无花纹,但内装“镇物”比较完整,尤其是五药,分别用五个纸包,并墨字注明木香、地*、沉香、人参、茯苓各三钱;咒有九页,分别是净心咒、净口咒、净身咒、净天地咒、安土地咒等。*昭德门的宝匣呈抽屉状,体积大约是25厘米×30厘米×8厘米,里面有一些氧化了的金银铜铁锡牌、五色丝线,还有一些破败不堪的小布袋,里面分别装有五色元宝、五谷、香料等,其中一个布袋里的五色宝石依然晶莹夺目。最后,匣底是24枚熠熠的金币,铸有“天下太平”字样。

这样看来,皇极殿的宝匣原件摆在东华门作为展品展出,真的是非常罕见的,值得大家去观赏和体味。

如果恰好您需要

那么恰好我专业

故宫深度游讲解预约说明(点击查看详情)

深度游预约联系:小邱

贴心小贴士:我们深度游线路有:故宫、颐和园、南中轴、天坛、国子监+雍和宫。其中故宫、颐和园、南中轴讲解5小时以上,知识量比较大,需自备午餐,亲们请一定提前安排好时间!

欢迎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