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LLAPEOPLE记录那些践行Hyllalife的人物,他们是Hylla的伙伴、朋友和家人,并给Hylla带来启发和灵感。
?
与秋锦约采访的时候,她正在马不停蹄地四处看树,从丽江、昆明一路看到成都。作为HYLLA项目的景观总负责人,四处“看树”也是她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选好一棵树并不简单,从整体的形态和体量,到叶子的枯荣、花朵和果实的颜色都会影响到它与空间是否相得益彰。但她的工作远不止于此。不过幸好,这一切正是她的热爱。
在专业上,秋锦认为这对景观设计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时代。10年前,她的合作方基本上都是美国、香港的设计单位,但是现在,中国的设计力量正在崛起,因为全世界都没有中国这么多、这么丰富的景观项目可以做。整个社会对人居环境也有了更多的探索和更高的需求,HYLLALAND也正是这股景观崛起浪潮中的典型范本。
“野”孩子成长记
秋锦确是一个野性十足的孩子。生长于成都平原的南部城区,擅长翻墙、捉迷藏以及“探险”等撒野活动。饲养过小蛇和蝙蝠,捡过骷髅头当宝贝,捕蝉捉虫……在自然里似乎无所畏惧。
但她的“野”又并非全然无序。自小,家里的显微镜就是她帮助她认识世界的玩具;自学做蝴蝶标本,收集一大柜子的珍藏;爬山探洞发现了一座汉代古墓,以此为脉络梳理,获得了全省课外课题比赛的第一名……
童年的秋锦常被母亲带着去看种菌子、种玫瑰花、养海狸鼠……各种种植养殖领域的佼佼者。园艺爱好者的父亲又常让她帮忙照顾家中花园。
对自然的爱在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去户外观察植物,与花鸟鱼虫做朋友,让秋锦感到愉快,也让她从中获得力量。
因此,成为一位景观从业者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风景园林专业毕业后,她的职业生涯不断经历了城市豪宅、城镇更新、山地文旅、度假村、公园等多个种类型的景观建设,其中不乏知名的标杆项目。
当被问及造园设景工作带给她何种价值满足感时,秋锦说,答案在于自然对人的治愈力量。
“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在连接人和自然的关系,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部分。古代园林是容纳风雅的场所,给生活赋予了诗意的部分。现代园林是一个容纳自然美学的场所,因为植物对人有精神上的疗愈作用,当居所被植物包裹着,自然的生命力会让人感到舒适和放松。它让生活之所以成为生活。”
从原生境花园出发
作为一个迷恋自然的人,在云南生活的四年,也是对当地温度、光照、海拔变化、生物样本不停观察的四年,这建立了秋锦对当地环境和生命更深刻的认知。
对HYLLA景观项目,观察者秋锦的描述具体又生动:“春夏之交,HYLLA后山的林子里是高山杜鹃争相竞妍的舞台。彼时草甸上还开满了高山报春,独蒜兰会从岩石缝中生长出来,杓兰永远是最害羞的植物,总在最隐蔽的地方盛开。白木香在田野小道肆意疯长,形成“门廊”式的狭长通道。而大紫胸鹦鹉是“许拍”树下的常客。同样在夏季,喜食花蜜和昆虫的蓝喉太阳鸟也常常跳跃在HYLLALAND的林间树梢……”如果你愿意,她可以把场地内不同时节的生物迹象事无巨细地道来。
造景的过程无法脱离与周边环境的呼应关系。石墙边的景观选择了用柔和的草本植物柔化石头建筑的硬度。结合周边常绿的林带,场地内打造了层层递进的色叶、花果、树木,形成丰富的视觉体验。更可贵的是,植物的设置还会考虑到吸引该地块生物的安居。
在“如何尊重自然禀赋,如何营造场所感”这个议题上,HYLLA的造园者不仅保护在地原生植物的生长(人为建筑可以为场地内的梨树、梅子树、酸木瓜、火棘、溲苏等植物让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