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吻男”、“狂捐男”与教育难
最近有两条有关留学生的新闻,广受关注。一条是留学生张磊向其母校耶鲁大学捐款8888888美元,创耶鲁管理学院毕业生个人捐款纪录。另一条是28岁的中国留学生蒋海松(音)因违规闯入美国新泽西州纽瓦克国际机场安全区域与女友拥吻告别,导致了航站楼关闭六小时,他本人也因此被捕。
对于 接吻男 ,此前的舆论多为批评,甚至有媒体说,他丢了中国人的脸,还有人进而探究,可能是他在内地接受的教育,所以没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就这一事件而言,这种逻辑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把这种逻辑,用到 狂捐男 身上,却发现行不通,如果按照 面子逻辑 、 素质逻辑 ,大方捐款的张磊是应获得国内舆论好评的,因为他这样给耶鲁大学捐款,是很为中国人长脸的!而他赚了钱、获得成功之后,努力回报社会、回报教育,也是有感恩之心、社会责任的表现,但对于张磊的豪捐,不少友却表示愤怒,认为他为什么不把钱捐给祖国,更有人分析这是中国教育的耻辱。
这又是什么逻辑?在国外做了坏事,被国内批评丢脸,怎么在国外做了好事,也得不到一声赞扬?做了坏事的留学生,在国外也接受了教育,为何 素质低 的板子,要打在国内教育上呢?
这是十分耐人寻味的分裂状态,对待不同的事件,用不用的思维和逻辑进行分析,最终指向的都是国人素质以及素质背后的教育问题。这种状态呈示的才是我国教育真正的问题。
其实,从 接吻男 越过警戒线,并不能推论出 中国人 就缺乏规则意识,最多是这个留学生个体缺乏规则意识,他丢的最多是个人的脸。假如一个美国本土学生,也这样一时冲动越过警戒线,去与女友上演一番浪漫,大家也会大谈美国人缺乏规则意识吗?
部分友对于张磊的愤怒,更让人摸不着头脑 别人的钱怎么支配是他的自由。如果你愤怒他没把钱捐给祖国,那你愤怒比尔 盖茨把钱捐给中国吗?这些愤怒者个个都显得很爱国的样子,可是,以爱国名义干涉他人的私权利,不也是缺乏规则意识,也是很丢脸的事吗? 为何可以骂别人没有规则意识,可轮到自己时,却赋予践踏规则以崇高的道德名义呢?
动不动就以集体的名义,去干涉他人的私人空间,这比一个人偶尔违规更令人忧虑。这表明我国的教育,在传播每个公民基本的道德责任、法律责任的方面效果很差,以至于有不少人在接受完中小学乃至大学教育后,仍不知道自己和集体究竟是什么关系,作为个体的自己拥有怎样的权利和责任。连貌似正义地干涉他人的私权利就等于放弃自身的私权利这样的基本逻辑也想不明白,于是,在一些基本的常识性问题上纠缠不清。
2008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已达98.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已达7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3.3%,按理,国民的教育程度在提高,不说道德意识本应增强,至少法律知识应有所增加,知道基本的法律权利与责任,但现实状况表明,很多人似乎连法律也没学过,真不知道高中、大学是怎么过来的。这或是我国教育最大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