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医有一些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在中医里,肝主情志,主疏泄。因此,大部分与情绪相关的病症,都和肝有关,在治疗的时候也都要考虑治肝。
但是有些人会因此产生一些误解,比如抑郁症,一些刚入门的医生或看了几本医书就觉得自己懂了的中医爱好者,就会觉得“抑郁症就是个肝病,从肝治就好了”。
有些简单的抑郁症,从肝去论治或许效果还是可以,但如果是长期的抑郁症或经常反复的抑郁症,就不能单单考虑肝的问题,也不能只治肝就行了!
从医40年,以我的经验来看,抑郁症和脾的关系更加密切。
首先,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的饮食经过脾的运化,转化成的气血精微是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其次,在《内经》中,有相关记载认为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感知、意志等都是脏腑组织之间整体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
另外,在中医理论中,有“脾藏意”这一说。其中的“意”指的就是注意、意念、思考、思虑等。这更加表明了人的心理活动、精神状态都跟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脾虚的人,容易精神不振、乏力、少言懒语、兴趣低下、思虑过度,这些有的是引发抑郁症的先决条件,有的则是抑郁症的主要症状!
下面我讲一个具体的案例,希望能帮助大家对抑郁症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患者张某,女,26岁,有10年的抑郁症病史。
这个患者的抑郁症特点是反反复复,不稳定——
遇到一些不好的情绪、不好的事情后,会陷入很长一段时间的抑郁中去,往往需要靠吃大量的西药来控制症状;熬过去抑郁的情绪后,又会变得跟正常人一样,但如果哪天又遇到什么事情,或者又胡思乱想后,很容易会再陷入悲观消极、抑郁当中去。
患者找我看诊前一段时间,由于一些琐事,思虑过度,情绪低落,又陷入到抑郁中,整日郁郁寡欢,悲观消极,做什么都说没意思,不爱动弹,不爱说话。
家里人不想再让孩子吃西药,于是便带着她找到我,寻求中医调理。
刻诊,见患者脉细涩,苔薄黄,舌质淡。
了解了她的情况后,我给她开了一张方子:
党参、炒白术、炙黄芪、当归、茯苓、制远志、炒酸枣仁、广木香、龙眼肉、熟地黄、淮小麦、夜交藤、黄柏、炙甘草、大枣。
先开了一个月的药,患者服用完后,自觉诸症减轻,心态良好,想事变少,夜里睡眠明显改善。再让患者服药一个月,情绪明显好转,没有再悲观消极了,精神状态大大好转。
最后又巩固调理了一个月,患者恢复正常,且把西药都停掉了,后随访一年未再复发。
其实说到底,脾才是抑郁症的根本。如果遇到同样的挫折,同样不好的情绪,正常的人和脾虚的人,反应都是不一样的。
大家可以发现,脾虚的人平时看起来就比较弱,精神状态也一般,因此比常人更容易得抑郁症;而正常的人,遇到事情都会积极地应对,浑身充满能量,这才是正确的。
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患者抑郁症的问题,让患者的抑郁症不再那么容易复发,健脾才是根本之道。
好了,关于这个事我就说这么多,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也希望能让更多的抑郁症患者找到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