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集贤宾的门槛,迎面而来的是花香、茶香、木香,坐在厅里喝茶,天光从天井漏下,四方屋檐组成一幅画,框住流动的浮云和湛蓝天空。
半山和艾轩的“自家客厅”在朱紫坊芙蓉弄4号,百年前文人雅士在这里结诗社、办雅集,百年后他们在这里办起二十四节气雅集,重拾古人清雅生活。
集贤宾的二十四节气雅集,有南音南萧、昆曲闽剧、非遗手作、插花品茶、诗书吟诵等不同主题,与同好之友共享一场文化艺术盛宴。
看上古厝的烟火气
年,半山和艾轩一见到这间老宅就决定租下它,老屋位于朱紫坊,地处偏僻但环境幽静,房屋不如三坊七巷上的恢弘气派,但更贴近百姓生活情趣。
爱茶的半山爱旗袍的艾轩半山看中古厝背后的悠久历史,朱紫坊是古时福州文人的聚集地,坊内的芙蓉园是福州四大古园林之一,古时的芙蓉园位于朱紫坊南、花园巷东、法海寺西,占地甚广。
南宋参知政事陈韡独爱芙蓉,在园内遍植芙蓉,故取名“芙蓉别馆”。明代诗人、丁戊山人傅汝舟曾移居于芙蓉弄,明代诗人郑善夫作楹联曰:“巷陋过颜,老去无心朱紫;园名自宋,秋来有意芙蓉。”
明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住于东座,改名“芙蓉别墅”。半山推测,“集贤宾”这座古厝曾位于芙蓉园的中轴线上。
这座古厝还是唐希老师记忆中的芙蓉老屋,他在《福州文化散说》里记录:“与三坊七巷,朱紫坊街区的深宅大院相比,这座单进的小宅院除了四周高大的土墙有唬人的外观之外,实在是一座平凡的住家。”
唐希老师记忆中的芙蓉老屋
如今的老屋等到半山和艾轩真正接手这家宅院,他们秉承着“一间平凡的住宅”来打理老宅,与唐希老师的初印象不谋而合,希望人们走进院子,感受老宅里的寻常烟火气。
他们在最大程度上还原院落原本的模样,不做大改动,考证到老宅院的厢房原本有棲水楼,于是申请恢复原来东西厢房的阁楼,棲水楼可以在木结构的房屋中起到稳固整体框架的作用。
在老宅入口处的三扇插屏门上还有斑驳的朱漆,彰显着曾经主人的尊贵,绕过插屏门便能看到绿意盎然的庭院,院子里种了鸡爪槭、竹子,设有简易小戏台,沿戏台一圈生长着蕨类植物,枝叶拨开还能看到金鱼游动,自由如置身自然。
主人打理庭院秉承“自在随性”,植物随它自由生长,院子里一派生机盎然。院墙狭小的空间在植物花草的映衬下,满足人与自然对话的愿望。
二十四节气雅集
当初南音传承人曾家阳老师给老宅取名为“集贤宾”,按字面上的理解寓意“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灵感来源于汉唐时期宫廷乐赋曲牌“集贤宾”,在被称之为“中国传统音乐活化石”的南音里至今还在传唱这千年曲调。
老宅前厅的厢房为南音八音堂、古琴室、茶室,东西厢房为戏曲和中式服装。天井和厅堂各设置了戏台,常邀艺术家们到古厝小院来唱“对台戏”。兴致来了摆一方茶桌同好雅士们品茗,共赏南音、京剧、昆曲、闽剧,也有会传统乐器的朋友演奏一曲助兴。
院落与院落之间,通过迂回曲折的路径联系,穿过厅堂来到后院的,檐廊下放一张茶桌,在观景听雨中品茗尤为惬意,左右两个厢房是琴房和书房。
去年,福建钢琴协会会长杨弋夫与两位魅力的西班牙女钢琴家来到古厝,换上中式旗袍在琴房里弹唱西洋古典乐曲,打开花窗,观众就站在庭院里喝茶听琴,中西合璧别有韵味。
图片左边依次为福建省钢琴协会会长杨弋夫
中国音协管乐学会主席于海
中国古典美学更多体现出一种空间性,无论是画论、诗论、书法艺术等都凝聚着深远的空间意识,半山希望人们走进集贤宾可以共享丰富的传统民间群众文化艺术。
上周刚结束的寒露雅集分别是邓萍老师与陆帅老师在儒林有戏·林特老师的昆曲和三三老师的古琴声中带着茶友品鉴云南古树红茶和普洱茶,一众好友在月下花间焚香试茶、听琴、赏昆曲,让人慢慢静心享受当下的美好,置身于此,宛如世外。
古厝里用来招待朋友的茶是半山从云南背回来的。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云南目睹当地古茶树被人们随意砍伐,内心的保护欲油然而生。
于是他在凤庆县锦秀村和昌宁漭水包下了一片特大古茶树,从年开始每年春季都独自前往云南做茶。他说,特大古茶树历经千年风霜,能存活下来的都是树神,做茶要带着敬畏之心,应将它最本真美好的一面呈现给当下的品茶人。
在正厅戏台的柱子上,半山题了一幅对联,“雀舌百旬稀世舛,马头成匹匠心坊”,涵盖两人的爱好,爱做茶的半山和爱旗袍的艾轩,他们在老宅里共同坚守匠心传承。
曾经每逢周六,林徽因的“太太会客厅”成为京城里最热闹的文化沙龙,而每个节气,在朱紫坊芙蓉弄4号集贤宾开办着雅致有趣的文化沙龙,它是城市喧嚣背后属于平凡人的会客厅。
朋友们来到集贤宾,在庭院里泡一壶茶,坐下就不想走了,听古琴赏戏曲,从寿眉喝到古树红茶,舌尖上的茶水滋味就从福建走向云南。
“集贤宾”是一个连通过去和现在的空间,也是探寻文化传承的生活方式,人生短暂,要做一些有温度的事延长生命的广度。
半山还记得走在鲁史古镇上,每一块厚重的青石板上都被千百年来往的马蹄踏出坑洞,压在马背上的茶叶与丝绸一步步走向国际,中国文化循着马铃在中亚大陆上回荡。
千百年后在福州城里,这座古厝把即将消逝的古戏曲和传统文化带回城市里。宋人的焚香品茗、鼓琴临帖、听雨浇花的闲意生活,在集贤宾里不断延续着新意,犹如啜甘品茗般慢慢品味。
集贤宾是以传统音乐戏曲文化为主题的艺文古厝,奉行“让艺术融入生活”理念,将南音,南箫,古琴、闽筝、昆曲、京剧、闽剧、钢琴等不同艺术形态融贯其中,艺术家们来古厝演出,来宾在此可有独特感官体验,并以不同视觉角度,呈现相应不同的体验和感触。在匠心造物传承传统技艺上,古树茶与旗袍都不断学习用心制作力求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