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香者,和其性也
品香,品自性也。
自性立则命安,性命和则慧生,智慧生则九衢尘里任逍遥。
苏轼·宋
中国传统和香工艺不是简单的香药添加,重要的是人与香的相和,香与天时地利的相和,香药的和合。
和香是我国传统制香工艺的核心,也是我国和香传统中用纯天然香药等原料,按君、臣、佐、辅配伍而成的香品的统称。
合香过程有系统的规律,严格的法度,必须根据香药的五行属性,使香药药性相互生发、导顺制逆。许多时候是要把香药先分组和合,有的还需经窖藏,最后再按所需顺序统一合成。历史上许多名香,对和香的时间还有着严格的要求,也就是古人讲的择时和香。
古者书“和”香,取和合之意。
今者多写“合”,相向而合,融合统一之意。
附:和合香的历史
1.先秦两汉:原态香材
汉代之前的香品多为“原态香材”(芳草植物仅经初步加工,可较多的保留其天然外观特征,如香草、香木片、香木块等)。常用木炭等燃料熏焚或助燃,所用香炉一般形制较大。先秦时期,边陲地区香药未传内地,熏烧的香药品种多为兰、蕙、茅、芷、麝香等。
两汉时,丝绸之路畅通,边陲及域外的香药沉香、青木香、苏合香、鸡舌香等大量传入内地。
西汉时期,已经常采用“混烧多种香药”的方法调配香气。长沙马王堆一号墓(约前年)发现了混盛多种香药的陶熏炉。这种“多种原态香材混于一炉”的香品可算是早期的合香。
东汉时期已有涉及合香的文字记载,如《黄帝九鼎神丹经》言“炼丹需选深山、密室等幽静之处,还要沐浴五香,置加精结。五香指青木香、白芷、桃皮、柏叶、零陵香。
2.魏晋隋唐:合香
东晋南北朝时,合香的使用已经较为普遍。品种也非常丰富。就用途而言,有居室熏香、薰衣熏被、香身香口、辟秽、疗病及佛家香、道家香等多个类别,就用发而言,有熏烧、佩戴、涂敷、内服、沐浴等类,形态而言,有香丸、香饼、香粉、香膏、香露、香汤等等。
唐代,合香的制作与使用都更为精细,已注重从香、形、烟、火等多个方面提高香的品质。唐代中后期,隔火熏香的方法有所流行。也常使用印香、早期的线香。
3.宋元明清:独立燃烧的合香
宋代,出现了许多“独立燃烧的合香”(即不需要借助香炭助燃,可以直接熏烧的印香、线香等香品),已广泛流行印香、以模具制成的线香这一时期的香炉也呈现“轻型化”特点,造型简约,形制较小,出现了大量适于熏烧线香的、无盖、或炉盖简易的香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