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通,每当小孩子又哭又闹的时候,家长们都会说:“再哭把你丢到狼山去!”
狼山就这样成了南通人童年时的“梦魇”,大抵小孩子都觉得,狼山有狼吧。
狼山真的有狼吗?狼,我没有见过,我却见到了与其他山不一样的景致。
登顶山顶,向南是浩荡东流的长江,向北是广袤无垠的平原,向东是飘渺迷朦的大海。一江一原一海,大自然最开阔的景观汇聚在此地,真不失为其“江海第一山”的称谓。
神秘的传说,神奇的山
来此山的人自然会对狼山这个名字产生好奇。
起这个名字的由头,有人说因为山形似狼,也有人说古时白狼精在此占山为王,大圣菩萨僧伽来到此地,以一袭袈裟降服恶狼。
僧伽留了白狼的名号,命名为“狼山”。
无论如何,这个愣头愣脑的名字却给不少人提供了饭后谈资。
一山一寺一品禅
南通或是周边地区的人奔狼山而来,大多因为其著名的佛寺——广教寺。
站在山门,香客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佛寺的庄严让人不禁感叹,自己不过芸芸众生中普通的一个。
(图:天与海之色)从南门入,跨过一座桥,法乳堂映入眼帘。法乳堂原为广教寺的大雄宝殿,堂内三面瓷壁绘有有东汉至今十八位高僧的油画,为近代画家范曾所作。
(图:天与海之色)出堂拾阶而上,庙宇、道场、僧房鳞次栉比,金刚殿、三贤祠、葵竹山房、圆通宝殿、大圣殿......坐在石凳边,闭目静听传来的一阵阵木鱼声、钵盂声,内心仿佛获得一种出世的沉静。
(图:天与海之色)站在大观台遥望远方,南通城壮阔的景象尽收眼底,上有蓝天白云,下有川流街市,天地之大,人是多么渺小。
众楼宇中矗立着两座塔,一座叫“支云塔”,另一座叫“幻公塔”,分别纪念僧伽大师和智幻大师。
虔诚的人自然少不了去登高礼佛。广教寺一寺供奉两位菩萨——“大势至菩萨”和“大圣僧伽菩萨”,两座佛像分别在圆通宝殿与大圣殿内。坚实的青石台阶留下了无数香客的脚印,也镌刻着历史的痕迹。
独留青冢向黄昏
在狼山,你会不经意间与诗人骆宾王邂逅。
人人几乎都是能背诵骆宾王的那首“鹅鹅鹅”,却鲜有人知道,骆宾王墓正在此地。
唐武后时,骆宾王兵败逃亡,行行止止,晚年在南通狼山处安居,静静地结束了波涌浪卷的一生。
青青墓园,一代诗才依江而眠,一首《咏鹅》传遍千家万户,而千百年历史也如滔滔江水,不断前进。
狼山北麓,宁静幽远
狼山“南畅北幽”,“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北麓以山为屏而构园,悬崖峭壁上摩崖石刻甚多。
中午时分,一束温和阳光从树叶的缝隙投在脸颊上,温暖清新,十分惬意。
行至香炉峰下,一两处建筑隐藏在自然之中。“赵绘沈绣之楼”的一墙一砖诉说着历史的故事,楼西侧的“林溪精舍”,枕水而筑,风光宜人。
爬狼山的人一定要学会慢,因为美好就在脚下。让时间走慢一点,你会听到山涧流水的轻快,你会看到夕阳下百鸟投林,你会闻到雨后的古树幽幽暗暗的木香。
清末民初状元、大实业家张謇的墓茔也在路途上,八十年代,人们修建了一座“蔷园”以此纪念。
冥冥之中,张謇仿佛和狼山有着千丝万缕的缘分。长江,经过狼山该入海了,而南通人张謇站在历史的转折,迸发出文人蕴藏在封建和科举枷锁下的蓬勃生命力,正如站在狼山上:
登高一呼,山鸣谷应;举目四顾,海阔天空。
红枫知深秋
时值深秋,狼山也是人们赏枫的好去处。一叶知秋,一秋可见一城之美。
(图:朱昊晨)在支云塔遍,在蔷园中,在骆宾王的衣冠冢前,枫树向人们伸展出它的枝干,半空中宛如一团团火焰在燃烧。
步行于山林,草木之间仿佛红霞缭绕;阳光投射到树叶上,映在池塘中,又好似胭脂打翻了一般。一阵凉风吹过,树叶发出“沙沙”声响,红影晃动,光彩夺目,美不胜收。
登临山顶,所见滚滚长江没有了凿破昆仑的气势,留下了特有的淡定和从容,任何琐碎事物,在浩瀚的大海面前,该是多么的渺小啊。这似乎正是看过神州大地的各方大山,狼山依旧相看不厌的原因吧。就连王安石登临狼山也会发出:“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免责声明:“乐居生活”所推送的文章,其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所发布的爆料不代表本号同意其观点和其真实负责。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敬请谅解。
一线潮流情报,一线时尚资讯!来源:江苏微旅游,图片作者:
燕遇良人、天与海之色、朱昊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