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梨木香步就是我想成为的人。她的作品像是出自女巫之手,在不经意间就会透露生命的智慧。她的文字如水般温柔平淡,却蕴含着神秘;她描绘平常的生活,却能在平常中发现奇迹。她整个人活出了阴性的气质,那是来自科学和工业尚未统治世界之时的古老神秘智慧。
她很明显受到了爱尔兰文化的影响,这在她的作品里经常体现出来。第一次翻开《家守绮谭》的时候,虽然故事是建立在日本的神话传说系统上,它却让我想起了叶芝的那本故事集《玫瑰的秘密》。后来看她的其他作品,这种影响表现得更加明显。
此外她也并不是那种刻意在生活中寻找人造阳光的心灵鸡汤作家,她在生活中触及了什么,就不急不缓地向大家展现什么。《在水边》中也不乏对于常人来说比较“阴暗”的,关于死亡的平和思考。
我目前只读了她的四本书,分别是《家守绮谭》、《在水边》、《勿忘我》、《植物园的巢穴》,每本都让我回味无穷。
《家守绮谭》
这是我最喜欢的作品。这本书基于日本神话传说的背景,以固定的角色和环境为框架,是关于独居于村中的作家绵贯征四郎,身边发生的一系列奇妙故事,在这里山精水怪毫不突兀地融入于人们的生活中。
文笔平和,故事有种迷雾般难以言明又萦绕不去的美。可以说这就是梨木一贯的风格。
乌蔹莓记十
绵贯征四郎
红叶的季节将尽。
宛如整座山头燃烧的深红也有其可观之处,而红叶稍头覆于清流之畔泛起涟漪的深潭之上,递出几枝红枫,又有片两片红叶从枝头散落,浮于水面,也是颇有趣味。直到昨天,我还在为了观赏鲜艳的红叶而漫山遍野徊,那份愉悦如今也像这变迁的世间般消失了,要说红色,现在就只有邻居家为越冬做出万全准备而挂在檐下的干柿子,正在初冬呼啸的北风里摇曳着。
寻求红色的心,是怎样的心境呢?
是为了抚慰每天的孤独与无聊吗?然而不论是对自然还是对他人——本来这两者也可以说成是一种——说到底,人的所见,其实无法高于自已的内心,也无法低于自己的内心。
例如这份孤独究竟从何而来,对这一问题的答案,只在我自己的内心。对于我从前发出的无数个问题,如今,我可以确实地给出答案罢。也就是,无需向外寻求,我的心中至少已有了答案。纵然我为了寻找答案而徘徊于某处,那也只是在寻求一方反射自己内心的镜子,或是一方以小见大的透镜。
当我对自己有了这样的洞彻,要说有什么好处呢,就是形之于外,我不过是被寻求红色的冲动所驱使而行动,与此同时,心境则是相当寂静。然而也可以有另一番见解。仍是个青年的我,总有些遗憾。感觉不到青春的霸气。而这也是无可奈何的。
变迁是世间的常理,年少时的美好日子已表失,在那时玩耍的让人怀恋的人与心境,如今都不可求。不变的仅有龙田姬的到访,她毫不惋惜地将锦缎的裙摆在山野铺开,到了该出发之时,又毫不眷恋地收起裙摆。飞过田野,飞过群山,爽利地换上季节的衣装,那是女神的神使,是些转瞬凋零的存在。且让我体会女神的工作之练达,以抚慰朝向冬天的寂寥心境。
龙田姬伸出玉手洒下
一抹骤雨湖水近*昏
昨晚的梦很愉快。梦见了龙田姬美丽的神使。我的孤单也得到了一时的慰藉。那并非虚妄。而是周而复始到访世间的真切的现象。此刻,梦境和黎明染透的带着清晨寒意的露水一起消失,又在等待某个时候和世间重逢罢。尽管未必会再一次来到我的枕边。
《在水边》
这是一本游记,作者凭借着水,面对着无意识,回想自己的经历,抒发自己的感悟。也许作者天生就和水有着某种联系。
个人意识底部沉淀着的记忆造就的梦想与出生之前就被注入的远古的梦想,反复缠绕、反复共鸣,伴随着奇妙的旋律从水底深处悄然来访。
所谓在水边,就是如此吧。而且,这是有必要的。为了某天真正理解“恢复整体性”的意义。
部分与整体密不可分。需要谛视自己生存的这个世界、这个部分,善待这个世界,因为这里终将是自己的归宿。
最近,我最在乎的是,在内心深处多大程度上可以接受自己属于这样的循环的一部分这个事实。在不断循环的世界万物之中,总有一天,这样的思想也会返还于自然。在头脑里理解与作为整体参悟,大不相同。这并不可怕。在放弃执念的同时,也获得了心灵的宁静,获得了解放与超脱。一定会如此。那一瞬间,我不是从理论层面,而是自己深切领悟到了,如同晴天飘落的雪花一般。
晚上,在床上静静聆听潮水的声音。那些海豹安睡在海边或者岩石上吧。也许湿漉漉的黑色毛皮在月光下银光闪闪。它们不经意间抬起的鼻子对面,是月亮。在夜晚的海面上,月光映照出一条通道,直指它们存在的地方。
仙女的羽衣和海豹皮归根究底都是附着在主体上的,主体如果不飞翔或者不潜水,也不是不能存活。因为她们的确曾经这样生活过。只要满足生物生存需要的最小限度的功能就好。但有一部分人仅仅如此的话,感觉像是“行尸走肉,没有活着”。决定个人性格的“某物”,令人感到迫切地需要,甚至能舍弃关爱养育的孩子。
为了在天空中飞翔的,羽衣
为了在深海中畅游的,毛皮。
为了生存,追求超越仅仅“生存”的“某物”的人们。
海豹姑娘们。
《勿忘我》
一本薄薄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在姥姥的教导下开始踏上女巫之路的故事,全书洋溢着淡淡的温暖。(我也想要有一个这样的姥姥教我魔法啊!)
姥姥就算寿终正寝,她也会默默地在窗上留字看护着后辈,因为所有人本质上都是相互连结的,如果抱着这种感觉和观念,即使是面对死亡的悲伤和命运的无常,人也能感到一丝慰藉。
此外这本书也被拍成了同名电影。
《植物园的巢穴》
这本小说同样建立在年轻男性的视角上。和《家守绮谭》不同的是,主角和现代文明社会里的男性一样,是一个讲理性、轻视女性、自童年以后就只活在常理世界的男人,也就是说他一开始会难以理解充满灵性的阴性世界,直到他的生活在不知不觉间开始模糊不清,时空开始融为一体,他所遭遇的奇幻经历改变了他的看法。
这本小说一开始还好,到后面就越来越魔幻,过去和现在融为一体,看完整本书比看完《盗梦空间》还要晕。里面的象征还是蛮丰富的,可惜我不是什么荣格学派的精神分析师,我也只能看看。但如果那些精神分析师看到了这个,应该会很开心吧?
这似乎并不是什么喜剧,却仍然有一种淡淡的温暖。我也难以给这部模糊的作品定性。不过在水仙出现的那一刻,我就有种不祥的预感——水仙毕竟是冥界之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