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
午
传
统
今年端午节,
本世纪罕见!
端午节每年固定在农历的五月初五,天文专家表示,今年的端午节有些特别,它是21世纪最晚的三次端午节中的一次。
农历庚子鼠年为闰年,增加了一个“闰四月”。这个“闰四月”从阳历5月23日开始至阳历6月20日结束。受“闰四月”影响,自此以后,庚子鼠年内的农历节日,如端午节等,在阳历中的对应日期相较去年来说,都将向后推迟18天。去年端午节对应的阳历日期在6月7日,今年端午节对应的阳历日期自然就落在了6月25日。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表示,21世纪年内一共有3次端午节最晚的年份,分别是年、年和年,对应的阳历日期都是6月25日。而端午节出现在阳历6月25日还不是最晚的,最晚的是出现在阳历的6月26日,如年。
端午节的文化传承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又名重午、端五、蒲节等,时在农历五月初五。“端”有“初”的意思,故称初五为端五。
有关端午节的起源,归纳起来大致有六说:一说端午节是龙的节日;二说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忌日;三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的大将伍子胥,属于吴楚两地风俗;四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国忠臣介子推,流行于山西一带;五说是为了纪念曹娥救父,属浙江会稽风俗;六说是始于季节变化引起的五月五日恶月、恶日的巫术习俗。这些说法经过历代加工,与端午的民俗活动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节日。
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的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端午节为什么说“安康”?
端午,是夏季(午月)开端,农历五月天气湿热多病毒疫疾,一直被古人认为是“恶月”,古人形容此间“五毒尽出”,蛇虫繁殖,易咬伤人,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
所以端午节的主要民俗,包括饮雄*酒、带香包、挂菖蒲和艾草、拴五色丝线、挂五毒图、挂钟馗画都有驱除灾害、瘟疫,祈求平安、健康的寓意。端午节可谓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节点,类似于今天的“公共卫生日”,这也是为什么端午节的祝福语是“端午安康”而不是“端午快乐”。
苏轼的《六幺令·天中节》写出了端午节防疫驱毒的民俗文化:“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端午节传统民俗活动
端午节习俗由我国北方五月五日岁时禁忌习俗与南方祭祀水神习俗的交融整合而形成。宋元以后,端午节以龙舟竞渡、食粽子、纪念屈原、挂菖蒲和艾草等形式组成了相对完整的端午节文化符号系统,其习俗亦基本定型。目前已有十几项地方端午民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龙舟竞渡
龙舟竞渡又称扒龙舟、赛龙舟、扒龙船、划龙船、龙船赛会等,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龙舟竞渡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龙舟竞渡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先要请龙、祭神。
挂艾草与菖蒲
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艾含艾油最多,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端午食粽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粽,即“粽籺”,俗称“粽子”,属“籺”的其中一种。“籺”是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籺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习俗。
浓情端午多彩非遗
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