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沈绍九临床惯用秘验方
TUhjnbcbe - 2021/2/7 13:42:00

沈绍九简介:

沈绍九(年——年)名汀,浙江绍兴县人。其祖辈游幕到四川,定居成都。沈氏青年时在彭县、金堂县做幕客,同时自己潜修医学。曾拜游幕到川的同乡敬云樵为师,后拜门范静涛。年正式开业行医。

前寒后温:

沈氏中年时所治病人多为平民,从事劳动者,其治疗多以寒凉攻伐,成长于治温热病。据以后四川大学庞XX在为沈氏写的《行述》所载,“光绪中(年间),时疫流行,病者热甚渴极,行君(沈氏)曰此天地温历之气也,当重用凉药。一剂石膏至数两,全活者不知凡几。其以医术得大名,实自此始”。以后,沈氏所治病人逐渐以纵情声色,耽于逸乐,正气受伤,下元不足之病人为多,治疗多以温补。

学术思想:

沈氏广泛研习中医古典医籍,《行述》言他“凡诸神农*帝之书,仲景叔和之术,下及唐、宋、元、明、清诸大家之说,莫不极深研究,平章黑白,而其所愿则学叶、薛,次则尤、徐。盖能破金元四家一偏之见,知泥古之非,辩外感伏气之异,温病与伤寒之殊。”

医德高尚:

沈氏轻财重义,乐于助人,扶危济困之事颇多。为人治病不分贫富,均认真对待。对经济困难的病人,可免收诊费,还酌给药资,对达官贵人,富商大贾,则锱铢必校。沈氏称之为“千家吃药、一家还钱”。年(清光绪29年)沈氏自出巨资,并增募一些资金,创立医馆,延请成都名医定时到医馆义务诊病,并随方配药,不另收费,每年诊者万余人次,连续举办40余年。

医学著作:

沈氏门弟子有李霄云、唐伯渊、李念初、杨莹洁、曾彦适、钱子襄、吴鹤卿、张澄奄。沈氏无著述留初,其门弟子唐伯渊,杨莹洁整理有《沈绍九医话》一册。另在《岳美中论医集论肺结核的证治》中载有沈氏治肺劳咳嗽咳血药方。

沈绍九是四川著名老中医,其学有渊源,治病辨证细致,尤擅治妇科杂病,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医界声誉很高。沈绍九先生认为肝肾同源,而冲任隶属于肝肾。故妇女疾患虽与五脏六腑皆有关,然与肝肾最为密切。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而寓元阳,主生殖而系胞胎。女子的天癸来源于肾气,天癸是肾气充盛之后的产物,又是促进女子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肾气肾水充足则精血充足,天癸按期而至,生长发育健旺。妇女经、带、胎、产、乳之生理变化,与肾主生殖的功能健全密切相关。

1.感冒惯用方

感冒素禀阳气不足,外感风寒,头痛,恶风寒,自汗出,咳嗽气短,脉浮缓而弱,此邪犯营卫,卫气不固,应予固卫宜肺。

*芪15克,防风10克,白术15克,桂枝、芍药各10克,*参15克,苦杏仁、前胡各10克,橘饼20克,煨生姜3片。

学习和运用体会

风寒之邪,侵犯肺卫,症见头痛,恶风寒,汗出,脉浮缓,故主以桂枝汤;阳气素虚,卫阳不固,故佐以玉屏风散加*参,咳嗽气短为邪犯防卫之证,故用宣肺之品。橘饼有辛甘发散的作用,常用以代陈皮、甘草。

2.温病惯用方

沈绍九认为,温病发热,午后为甚,头昏耳鸣,心烦不宁,舌绛而干,脉象细数,数则为热,细为阴虚,热邪内犯营分,阴液大伤,治应养阴清热。玄参25克,生地、麦冬(存心)、鲜石斛各20克,天花粉、芍药、金银花、连翘各15克(存心),莲子心、竹叶心、甘草各5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温邪入营伤阴,治以清营养阴,乃治疗温病之常法。

3.中风惯用方

风邪乘虚中络,头痛,目胀,脉浮弦。前人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宜养血祛风。当归、芍药、生地各15克(酒炒),桂枝5克,防风、天麻各15克,潼蒺藜、桑寄生各20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血虚之人,较易中风,风邪中络,故用四物汤加减,以祛风养血,即“治风先治血”的意义。

4.咳嗽惯用方

咳嗽,肺阴不足,虚则生热,干咳,失眠,潮热盗汗,应予养阴清肺。沙参25克,苦杏仁10克,川贝母7.5克(冲服),桑白皮、地骨皮各15克,生甘草5克,鲜石斛25克,生地、芍药各15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潮热盗汗,干咳,失眠。乃阴虚内热伤肺的象征,乃用泻白散加养阴降逆止咳之品以养阴清肺,免致延为劳顿。

5.喘证惯用方

老年脾肾阳气不足,水湿上犯,咳嗽气喘,行动更甚,心悸,腰疼,便溏,肢冷,苔白,脉沉迟,证属虚寒,宜温补脾肾之阳以化水湿。制附片(先煎)、白术、炒芍药各15克,生姜5克,桂枝、茯苓各15克,杜仲、补骨脂各20克,核桃肉25克(连皮)。

学习和运用体会

脾肾虚寒表现,肾非温不纳,脾非健不运,脾肾之阳气旺,则水湿之邪可化,用真武汤、苓桂术甘汤合青娥丸以治之。去甘草者,不欲其缓也。

6.癫证惯用方

癫证,突受惊骇,邪犯心包,心阳偏亢,以致神志错乱,言笑失常,舌赤脉数,法当清心泻火。犀角5克(锉末),生地、丹皮、赤芍、玄参、茯神各15克(朱砂拌),竹叶卷心30根,莲子心5克,竹茹15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心主神明,神有余则笑不休,舌赤脉数,为营分有热之证,用清宫、清营两汤,消心泻火兼养阴安神。如神识渐清,脉转弦滑,邪热生痰,故宜祛痰之品。待邪气已去,应兼扶正气,可从十味温胆汤化裁。

7.盗汗惯用方

沈绍九认为汗为心液,心阴不足,导致低热盗汗,脉细数无力,治以酸甘敛阴,介类潜阳。沙参25克,玉竹10克,鲜石斛25克,茯神、炒枣仁、芍药各15克,浮小麦25克,甘草10克,龙骨、煅牡蛎各20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盗汗属阴虚,故治以育阴收敛,佐以潜阳。

8.泄泻惯用方

腹泻日久,气短神疲,纳减运难,四肢发凉,脉沉而迟,久泻元气大伤,用理中法。制附片(先煎)、*参、白术各15克,干姜、炙甘草各5克,茯苓、益智仁各15克,灶心土10克(煮水去渣熬药)。

学习和运用体会

久泻不止,脾胃阳气受伤,纳减运难,故用理中汤加茯苓、灶心*土以温之;由于气短神疲,四肢发凉,阳伤较甚,故再加制附片、益智仁。如果湿困脾阳,运化失权,导致泄泻,腹痛肠鸣,苔白脉弱,当予温化。藿香、白术、厚朴、大腹皮、木香、砂仁、茯苓、肉桂、炒泽泻、煨生姜。方从胃苓汤化裁,健脾燥湿,则气化水行而泄泻可止。

9.吐泻惯用方

吐泻,发热恶寒,既吐且泻,脘胀腹痛,由于外受暑邪,内伤生冷,表里同病,脾胃惧伤,应予解表和中。香薷5克,厚朴10克,炒扁豆15克,*连、木香各5克,藿香15克,砂仁7.5克,高良姜5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吐泻夹暑乃表里同病,寒热错杂。用*连香薷饮加味,表里同治、寒热并用,药味虽然不多,但可兼顾全面。

10.痢疾惯用方

沈绍九认为痢疾,里急后重,滞下红白,白多红少,神疲纳减,手足发冷。由于中阳不足、寒湿滞于肠胃所致。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芍药汤去苓连加温通之品。制附片15克(先煎),炮干姜10克,肉桂5克,芍药、当归各15克,广木香5克,槟榔、炒枳壳各10克,大*5克(酒炒),炒莱菔子15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痢疾属湿热者较为常见,如属寒湿,可用温下之法。

11.便秘惯用方

便秘,腹胀且痛,大便10余日不解,小便少,苔白厚腻,脉濡缓,为湿邪阻滞气机、大肠传导失职所致。六腑以通为用,治宜宣通。藿香15克,白豆蔻、大腹皮、炒枳壳各10克,木香、檀香各5克,萆薢10克,通草5克,陈皮7.5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大便秘结,由于大肠湿热及血液不足引起者,均较为常见。湿热内郁,治以芳香化湿,苦降辛开。如病人为老年,老年脾胃衰弱,生化之源不足,纳差运难,大便秘结,苔白脉缓,宜进益气养血法。可以*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当归、白芍、柏子仁、生首乌、肉苁蓉、淫羊藿、火麻仁。此为“塞因塞用”之法,适用于气血不足导致之虚性便秘。

12.水肿惯用方

水肿,头痛恶风,面浮足肿,苔白,脉浮弦,证属风水。防风15克,白芷10克,桂枝5克,藿香、苍术各15克,厚朴10克,陈皮7.5克,大腹皮15克,茯苓20克(连皮),生姜皮、防己各15克,炒泽泻10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治疗水肿病的大法,是根据病情采用发汗、利小便及通导郁滞等。属风水祛风解表药以宣肺气,化气行水药以化膀胱。处方为五皮饮和五苓散加减,适用于水肿初起有表证者。

13.遗精惯用方

遗精,耳鸣,腰痛,失眠,苔质红,脉细弱,左尺尤甚,乃肾则不足所致,应予益阴,佐以固涩。熟地15克,山茱萸5克,山药15克,炒泽泻、丹皮各10克,茯神、炒枣仁各15克,菟丝子20克,枸杞子15克,龟板、龙骨各20克。倘病现心阴不足,血不荣心,导致心悸、失眠,多梦遗精,肾主藏精,腰为肾之外府,肾虚故症见耳鸣、腰痛、遗精。治以六味地*汤加味。予养心安神,佐以滋养肝肾。可用:沙参、丹参25克,茯神(朱砂拌)、炒枣仁、柏子仁、炒白芍、生地各15克,山茱萸5克,潼蒺藜20克,枸杞子15克,炒菟丝子、龙骨各20克。治遗精之法,有梦治心,无梦治肾。

14.疟疾惯用方

疟疾,寒热往来,间日一作,恶心呕吐,胸闷腹胀,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脉弦缓,邪犯足少阳、太阴两经,宜予和解,佐以祛湿。*参5克,柴胡、*芩各10克,法半夏、茯苓各15克,陈皮、苍术、厚朴各10克,草果仁5克(用面包煨),炒知母、槟榔各10克,生姜5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此乃小柴胡汤合达原饮加减。方中增苍术、陈皮、茯苓以和中化湿;因有湿邪阻滞,脘闷腹胀,不宜甘酸,故去白芍、甘草、大枣。对疟疾湿邪较重者,可以采用。

15.痿证惯用方

痿证,温病之后,肾胃津液大伤,不能濡养筋骨,以致腿足痿软,行动艰难,舌赤,脉数,甘寒益阴。沙参25克,玉竹15克,鲜石斛25克,麦冬、玄参、生地、芍药各15克,甘草5克,淫羊藿、炒菟丝子各20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治痿独取阳明,阳明主润宗筋而流利机关也。方用益胃汤合增液汤加味,从养胃肾之阴。

16.咳血惯用方

咳血,肺燥伤络,咳嗽,痰中带血,口渴脉数,治以清润。沙参15克,苦杏仁10克,川贝母7.5克(分3次冲服),炙款冬花、炙紫菀、生白芍各15克,甘草、三七粉5克(分3次冲服),鲜藕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肺燥咳嗽,致“阳络伤而血上溢”,故治疗以润燥镇咳为主,佐以止血。

17.便血证惯用方

便血,气短心悸,腰痛,大便后下血,苔白脉沉弱。由于气虚不能摄血,血少不足养心,宜气血双补,佐以温肾。洋参15克(另煎兑),炙*芪25克,白术、茯神、当归、炒白芍、炒枣仁各15克,炙甘草、炮干姜各5克,菟丝子25克,淫羊藿20克,巴戟天25克,炒杜仲20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大便下血,以肠胃湿热所致者为常见。久病失血过多,正气受伤,归脾汤加减以双补气血;由于“久病不已,穷必及肾”,故加补肾药。

18.溺血惯用方

沈绍九认为溺血,心烦口苦,溺*带血,舌赤脉数,此肾水不足,心火偏旺,移热于小肠所致,应予凉血泻火。生地25克,丹皮10克,赤芍、淡竹叶各15克,木通10克,甘草梢、莲子心各5克,栀子仁10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旺盛,移热于小肠,导致小便短赤,溺血。本方为导赤散加味,具有清心火、利小便的作用,为治疗本证常用之方。

19.头痛惯用方

头痛,咳嗽,目红,口苦,脉浮而数,数则为热,浮则为风,风热客子上焦,予风散苦降。薄荷7.5克,桑叶、杭菊花各15克,苦杏仁10克,川贝母7.5克(分3次冲服),竹茹、苦丁茶各15克,甘草5克,荷叶1片。

学习和运用体会

上焦风热,肺气不宣,辛凉解表法。苦丁茶,甘苦无毒,有散风消头目的功效,因头痛、目赤故用之。

20.胃痛惯用方

胃痛,胃脘痛连两胁,食入则吐,苔白,脉弦。由于肝气上逆,导致胃气不降,治宜疏肝和胃。柴胡10克,广木香7.5克,肉桂5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法半夏15克,生姜汁1匙(分3次对服),逆气从右胁上冲至胃,脘痛彻背,嗳气腹胀,因肝胃气机失调,拟通降法。炙旋覆花(布包)、代赭石、茯苓各15克,陈皮10克,法半夏15克,煨生姜、薄荷各5克,苏子、厚朴、炒枳壳各10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胃寒,食入则吐,故用肉桂、生姜汁温中降逆;若因兼痰饮逆滞,嗳气腹账,可用旋覆花、代赭石以祛痰降逆。

21.腹痛惯用方

腹痛因饮食不节,伤及肠胃,腹痛脘闷,不欲饮食,六腑以通为用,意欲导滞和中。南藿香15克,苍术、厚朴各10克,陈皮7.5克,木香5克,大腹皮、炒枳壳各10克,谷芽(炒)15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证属食滞,治取消导,用平胃散加减,为治疗本病症状单纯者常用之方。

22.胁痛惯用方

若外感胁痛,头痛,寒热往来,呕吐口苦,舌红苔*,口渴,脉弦数,冒风,表邪未解,已见少阳证,当予和解,佐以祛风清热。柴胡、*芩10克,薄荷7.5克,荆芥10克,藿香15克,橘红7.5克,竹茹、天花粉各15克,丹皮、栀子各10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胁为足少阳经脉循行之处,寒热往来,口苦,脉弦数,为少阳证,故用小柴胡汤加减治之。

23.腰痛惯用方

腰为肾之外府,肾主骨髓,与膀胱相表里,由于肾气不足,寒湿乘虚侵犯下焦,导致腰痛,牵引小腹,应于温通剂中兼补其肾。独活10克,桑寄生20克,细辛、肉桂各5克,炒白芍、白术、茯苓各15克,炒小茴10克,炮干姜15克,炒杜仲、补骨脂、淫羊藿各20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肾虚寒湿导致之腰痛,用独活寄生汤加减以温肾祛寒,因肾气旺盛,气化水行,则湿自去,故不以治湿为重。

24.疝气惯用方

疝气为足厥阴之经脉循少腹络阴器,湿热下注肝经,阻碍气机通畅,以致少腹痛引睾丸,小便短*,脉弦数,治以疏肝理气,佐以清热祛湿。薄荷梗5克,吴茱萸3克,川*连、广木香各5克,橘子核15克,金铃炭7.5克,栀子10克,茯苓15克,肉桂25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方系从《和剂局方》导气汤化裁,乃寒热同用之方。

25.月经不调惯用方

月经不调,经行后期,十余日不净,胃病,腰疼,畏寒肢冷,舌苔白,脉沉迟,迟则为寒,沉为在里,由于素禀阳虚寒湿阻滞气血运行,不通则痛,法当温中通阳,佐以补下。制附片(先煎)、茯苓各15克,砂仁、荜茇各10克,高良姜5克,制香附、当归各15克,艾炭7.5克,补骨脂、炒杜仲各20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经行后期多属虚寒,寒凝气滞,故日久不净,畏寒,肢冷,胃痛,亦阳气不足之证,故治以温通,方用良附丸加味以温中理气。如因怒气伤肝,郁而生热,迫血妄行,致经绝复来,心烦易怒,口苦,脉弦数,宜疏肝泻热。可用薄荷梗、川郁金、丹皮、栀子、赤芍、竹茹、甘草、鲜藕、柴胡。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因血分有热,故去煨生姜、当归;血去阴伤,也不用白术、茯苓;加鲜竹沥、竹茹以凉血清热。

26.痛经惯用方

痛经,经期小腹胀痛,腰腿酸痛,脉沉弦。由于气血失调,不通则痛,证属痛经,应予调理肝脾。

(1)调理肝脾柴胡汤:薄荷5克,柴胡10克,白术、茯苓、当归各15克,川芎5克,炒白芍15克,制香附10克,陈皮7.5克,炒续断、补骨脂、炒杜仲各20克,煨生姜3片。

学习和运用体会

痛经多由于气血郁滞,肝脏失调,逍遥散具有调理肝脾、气血同治的作用,为治疗本病常用之方。血热者可加丹皮;寒凝者可加肉桂、炮干姜、陈艾;血瘀者可加桃仁、红花,甚则加三棱、莪术等,应根据病情予以化裁。

(2)理血理气木香汤:血虚挟瘀,气机阻滞,导致经行不畅,小腹胀痛拒按,腰疼,宜予和血理气,佐以行气温肾。当归、炒白芍各15克,川芎5克,木香7.5克,制香附15克,三棱、莪术各5克,茜草、炮干姜各10克,补骨脂、杜仲各20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痛经有胀、有痛,痛而拒按者为瘀,胀甚痛轻者在气,血随气行,故和血必须理气。本例用四物汤加调气行瘀之品,恐攻伐有伤下元,而佐以温肾。

27.崩漏惯用方

崩漏,经行无定期,量多质清,血色淡红,十余日不净,气短心悸,体倦乏力,舌体胖,脉虚大,此脾虚不能统血,冲任不固所致,宜益气摄血,兼固冲任。别直参(先煎)、白术各15克,炙*芪25克,茯苓15克,炙甘草5克,炒枣仁、当归、炒白芍各15克,炒黑豆20克,炮干姜5克,乌贼骨25克,茜草根炭15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经来量多,日久不净,气血受伤,气短、心悸,正气虚弱。用归脾汤加减以补气血,复入乌贼骨、茜草根炭拟固涩之,为气血双补与塞流止血同用之法。

28.恶阻惯用方

恶阻为冲脉之气失调,挟胃气上冲,导致恶心呕吐。肾气不足,故易腰酸疼,应予利胃降逆,佐以温养肝肾。藿香15克,紫苏梗10克,陈皮7.5克,法半夏、白术、炒白芍各15克,砂仁5克,*芩10克,广木香5克,桑寄生、炒杜仲、补骨脂各20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妊娠恶阻,多用和胃降逆之法,肾虚见证故加补肾之品。

29.呕吐证惯用方

呕吐是肝气上逆,胃气不降,呕吐冒酸,口苦而渴,脉弦数,当予调和肝胃。藿香、茯苓各15克,陈皮7.5克,法半夏、竹茹各15克,天花粉10克,白芍药15克,*连5克,*芩10克,生姜3片。如呕吐便溏,肢冷腰疼,苔白脉弱,由于肾气亦虚,予温中补下:制附片(先煎)、*参、白术、茯苓各15克,陈皮10克,法半夏15克,砂仁10克,煨姜7.5克,枸杞子10克,炒杜仲、巴戟各20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肝胃不和,痰热郁滞,上逆呕吐,故用*连温胆汤加减以化痰清热、降逆止吐;如呕吐而兼便溏肢冷,阳气已伤,故用温中补肾之法。

30.胎动不安惯用方

胎动不安,脾肾气虚不能载胎,气短神疲,腹痛腰酸,脉象沉弱,法当益气补肾。西洋参(另煎兑)、炙*芪、白术各15克,广木香、砂仁各5克,炒白芍15克,炙甘草5克,补骨脂、炒杜仲、桑寄生、炒菟丝各20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病因脾肾气虚,胎动不安,故用温补。此外,另有阴虚血热、跌仆所伤而致者,应予区别。

31.流产惯用方

流产是妊娠流产,失血过多,气血大亏,头晕,气短,心悸,自汗,腰疼,腹痛,面色苍白,两脉微弱有气随血脱之虞,予益气摄血。西洋参(另煎兑)、炙*芪各25克,白术、炮干姜15克,炙甘草5克,桂圆肉15克,陈艾炭10克,茯神木、炒枣仁各15克,杜仲、补骨脂、龙骨各20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因失血过多,气血大亏,以补气为主。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血互相依存,血脱必先益气。以有形之血易亏难复,无形之气所当急固的缘故。

32.不寐用半夏泻心汤

如果患者每夜入睡时间少,形枯骨立,行动恍惚眩晕,便结溲*,时觉耳鸣恶心,脉沉滑而有力,沉为气,滑为痰,气郁痰阻,致脾气不升,累及心气亦不降,升降失调,阴阳不交,因之不能入睡。此等不寐是痰之为患,迷离多端,拟半夏泻心汤加减。法半夏15克,*芩8克,*连3克,生姜5片,莲心5克,泡参20克,甘草3克,连翘12克,白芥子8克,竹茹10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半夏生姜白芥子,均燥性药,辛苦并用,借辛以开浊痰,借苦以降心气,仲景立汤名为“泻心”名符而可悟其意也,且芩连可以制姜夏之燥,莲心、竹茹制白芥子之燥,合而用之,既能开豁浊痰,又能导致心气下行,使阴阳得交,自然成寐矣。

33.眩晕惯用方

心脉抵指而亢,肝脉如循长杆末梢,弦象毕呈。脾胃脉软滑乏神,沉取又滞引起的眩晕,是肝肾元阴之气大衰,虚阳渐有上越之象,故自感偶一发晕,中宫运化之气亦衰而不振,且湿痰内聚,气机亦壅。西洋参、补骨脂各15克,潼蒺藜8克,桑葚30克,巴戟18克,制龟板、黑芝麻各30克,茯苓18克,菟丝子25克,羊肾4个,白术、法半夏各15克。

11月会员招募:

1.每天分享5篇左右,秘方验方临床干货,pdf原文件。有据可查。有别于公号已发内容。

2.月度会员费30元,从入群日起算,一月一结,不满意,可退剩余天数。(好文章可每天自主保存,不再担心找不到了。)

3.30元一月,一包烟钱,一包奶茶钱,即可享受一个月的干货分享。买不了吃亏,也买补不了上当,但绝对买得到超值的服务。

添加群主

1
查看完整版本: 沈绍九临床惯用秘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