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本期《木香拾英》,我们有幸采访到了获过诸多奖项荣誉,带头我院优势学科研究,刚刚获得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的团队带头人齐晓光教授。
齐晓光,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陕西省中青年科技领*人才。现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IUCN/SSC)灵长类专家组专家;中国动物行为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陕西省动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灵长类学会学会常务理事等。
齐晓光教授扎根秦岭山区,以秦岭金丝猴为研究对象,开展行为生态学、保护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先后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支持,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主持并参与其他级别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余项,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其中,在国际顶级综合类期刊《NatureCommunications》(影响因子IF=11.47)《ProceedingsoftheRoyalSocietyB》《CurrentBiology》《AmericanJournalofPrimatology》等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提出了亚洲叶猴类社会系统进化新途径的相关学说,打破了西方学者50年来有关灵长类复杂社会系统非洲起源的固有认识。研究成果被国家林业局评选和网友投票推荐为“年度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十大事件”。
从教以来,齐晓光教授科研成果先后被中国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日本国家电视台(NHK)、美国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Geographic)等多家媒体报道。累计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教育部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30多项奖励,为推动生态保护学科发展和为生态文明提供理论依据作出了卓越贡献。
作为一名教师,齐晓光教授热爱*的教育事业,常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他所指导的学生项目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陕西省“挑战杯”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特等奖。多年来,为陕西动物研究所等多个野生动物研究和保护单位培养了一大批骨干人才,为西部生态文明建设输送大量新鲜血液。
初雪后的西安难免有些许寒意,而一推开门见到齐晓光老师的那一刻却让人感觉如沐春风。在此次对齐老师采访过程中,齐老师就我们的采访问题给出了自己独道的感悟和看法,回答之中,我们不仅体会到了老师对学生的悉心教导之意,更感受到了长辈对晚辈的拳拳关心之情。
让我们来看看关于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大学生涯的规划,齐老师给我们的回答。
Q1.自然界动物有那么多种,为什么最后选择研究金丝猴?
一是兴趣。金丝猴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它的身上似乎有种魔力让你看到它时,会不由自主地想要去亲近它,了解它,保护它。二是特色,找准自己的“生态位”。我认为选择研究的东西一定要选自己“有优势”的东西,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潜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川金丝猴就分布在临近的秦岭山脉中,这是绝对的地理优势。而且我们生命科学学院建院八十年,秦岭地域生态的研究也是我们的学科特色之一,这是学科的传承,从陈服官教授,到李保国教授,再到我们这一代人,金丝猴研究就是传承。
Q2.大学生有什么可行的措施可以保护珍稀动物?
研究金丝猴就是为了保护金丝猴。保护物种就得保护物种的栖息地,从而通过这一伞护物种保护整个生态系统。生态兴则文明兴,秦岭中人为修路使得金丝猴的栖息地破碎化,所以我们一直就有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植树活动,这就是我们能做的事情。而对于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来讲,还可以向周围人宣传,让大家能够理解这些事情,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珍稀动物和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一种保护。
Q3.支撑的信念与成功的关键?
不忘初心,只有在一条路上一直坚持往前走的人,才能有所成就。任何大道都不是坦途,面对困难要有毅力,并想办法克服困难。
耐心最重要。好奇心人人都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们虽可以推动你前行但终归不能长久。长期的科研要坚持下来靠的更多是耐心和毅力,这是如同马拉松一样的过程,不需要跑多快,但是要一直坚持前进。
Q4.对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的建议?
抓住机会,多去尝试,然后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参加这样的活动可以拓展你们的知识和视野,让你们走上更高的台阶。
Q5.人生寄语
在周年校庆上我们的名誉校长张启之张先生说了这样一句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管你是在做什么事情,一定要“精诚”,事才能做成,才能做好。无论做什么事都是这样,不只是做学问。
齐晓光教授,这位温文尔雅、立而不惑的青年学者,这位默默耕耘的高校教师,正是以他对知识的孜孜以求和建设生态家园的满腔热情,投身科学研究,推动着濒危动物保护研究的发展;正是以他高尚的职业情操履行着人民教师的职责使命,影响和带动着生态系统文明相关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不忘初心,保持耐心,抓住机会,精诚为学。这是我们在从齐老师简短而又诚挚的回答里总结出的关键词语,也是我们青年学子从他身上学到的宝贵品质。我们大学生应该如何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齐老师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学者风范,山高水长。经历了风雨,才知道理想的可贵;走上了成功,才知道毅力的伟大。齐老师便是这样一个在科研之路上,怀揣着理想,秉持着毅力,为金丝猴研究事业添砖加瓦,为建设美丽陕西、美丽中国不遗余力努力拼搏,值得我们永远敬佩、学习的人。
采访:全媒体中心冯逸菲
图文:全媒体中心纪瑞洁卢子敏廖雨琪
指导老师:梁靖
编辑:陈婧责编:梁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