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0岁的王大爷患有慢性胃炎。他经常吃不好,四肢无力,就去药店买了归脾丸。吃了之后,他的症状真的改善了很多,体力也增强了。
李大爷72岁了。最近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王大爷对他说:“我和你的情况一样。吃了归脾丸就好了。要不,你来试试?”
于是,李大爷也去药店买了归脾丸。
谁知,李大爷吃了一段时间的归脾丸。虽然他的饮食有所改善,但他仍然失眠、多梦、心悸和哮喘。
医院检查。医生检查询问后,发现李大爷对药没用,便开了补中益气丸给他吃。
半个月后,李大爷的病情大有好转,心慌气短、失眠多梦也缓解了不少。
像李大爷这种情况,就是所谓的“药不对症”。
归脾丸和补中益气丸你了解多少?
归脾丸
归脾丸是由明代中医薛立斋在济生肾气丸的基础上,加当归、远志制成的归脾汤演变而来的一种药物。所以归脾丸的成分是白术、*芪、当归、茯苓、龙眼肉、酸枣仁、生姜、木香、远志、大枣、*参、炙甘草。
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归脾丸?
中医认为脾胃是气血之源,脾虚则血虚。脾虚的人往往会出现失眠、心悸、四肢无力的症状,而归脾丸则适合这类人。归脾丸中所含的当归、龙眼肉能养血健脾,酸枣仁、远志能养心安神。对于这类人的治疗,归脾丸比较合适。
归脾丸还可用于治疗脾虚泄泻和气虚崩漏。有些人重病后会出现四肢无力、食欲不振、头晕乏力等症状,也可用归脾丸治疗。
此外,现代医学发现归脾丸对高血压、冠心病、胃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阵发性心动过速等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归脾丸虽好,但注意事项也不容忽视。
值得注意的是,归脾丸不适合感冒、脾虚湿盛、气滞血瘀的人服用。另外,支气管炎、感染性腹泻、咽喉肿痛、牙龈肿痛时不宜服用归脾丸。归脾丸用于治疗高血压、心脏病、肾病等慢性病时,也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以防不良反应。
说起归脾丸,人们必然会想到补中益气丸。这两种“丸”有相似之处,但补中益气丸与归脾丸不同。具体有哪些方面?
中益气丸
中益气丸最早出现在金元时期。是詹姆斯根据“虚可补”、“郁可补”《内经》公式制定的药方。它由炒白术、当归、升麻、炙*芪、炙甘草、柴胡、陈皮、*参八种药材组成。
该药以*参为主,其能补中益气、固表止汗,配以益气健脾的甘草、白术,和胃的陈皮,养血的当归,以及升举阳气的升麻、柴胡,适用于因中气不足、脾胃虚导致的头痛、气短、恶寒、脱肛、胃下垂等症状。
补中益气丸“老药新用”的功效
口服补中益气丸,能够增强肠道平滑肌的功能,对脱肛具有很好的疗效,也能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褥疮、肠易激综合征和眼睑下垂等问题;此外,补中益气丸还能治疗老年气喘感冒。
几类人不宜服用
虽然补中益气丸用处很多,但若有感冒发热、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或肝病等情况,则不能服用。此外,在服用补中益气丸的时候,一定不能喝酒、抽烟,忌油腻辛辣食物。
补中益气丸和归脾丸都常用于调理脾胃,它们之间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调理脾胃,两味“丸”怎么选?
补中益气丸和归脾丸虽都是调理脾胃的药物,但前者在补气的时候,还会恢复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后者则多了养血的功能,在补气补脾的同时,能够养心养血,起到安神的作用。
一些名医在给脾胃虚弱的人开药时,会让患者白天服用补中益气丸,将阳气向上提;晚上用归脾丸,帮助安神养心,促进睡眠。
由此可以看出,对症下药有多重要。虽然补中益气丸和归脾丸有相同的地方,但毕竟是不同的两种药,再加上每个人的病情不同,选用哪种药物才能治好,还得“辩证用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