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讲堂空空--珠宝玉石收藏知识传播者,跟大家分享沉香的医籍记载。
沉香在我国的香文化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受到了皇室贵族、富贵巨富、文人雅士的极力推崇,可谓是香料界的宠儿;沉香不仅是一种香材,也是一剂良药,在历代的医籍中都有记载。
沉香气味芳香,性辛,微温,无毒,具有行气镇痛、纳气平喘、通淋去湿等功效,因沉香的油脂部分起着药用价值,现代对沉香入药的标准是油脂含量不低于15%。
而古人对入药使用的沉香标准也是十分严格的:
首先必须要沉水,结香时间短,油脂含量不足的则不能入药,半浮半沉的栈香药效不如沉水沉香。其次香体要结实,中空状的则不可取。另外枯木而生的熟香宜入药,但也有观点认为生香性烈,入药后药效更足些。
《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由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书籍中修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
书中记录道:木之心节置水则沉,故名沉水,亦曰水沉。半沉者为栈香,不沉者为*熟香。将沉香分为三个等级,可用“主心腹痛,霍乱中恶,邪鬼疰气,清人神,并宜酒煮服之。诸疮肿,宜入膏中”。
《日华子本草》是五代时期的一部著名本草书,是研究中药和五代药学史的重要文献,“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暖腰膝,去邪气。止转筋、吐泻、冷气,破症癖,(治)冷风麻痹,骨节不任,湿风皮肤痒,心腹痛,气痢。”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编写,是全世界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撰的成药标准,也是一部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临床方书。书中沉香降气丸以香附(炒,去毛)四百两,沉香十八两半,缩砂仁四十八两,甘草(爁)一百二十两。治胸膈痞塞,心腹胀满,喘促短气,干哕烦满。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空心食。
《澹寮集验方》由元代僧人继洪辑,刊于年,作者参阅多种医学著作,辑录了其中的验方千余首,“沉香、附子(炮)。上口咀,煎露一宿,空心服。”用于治疗冷淡虚热,诸劳寒热。
《赤木玄珠》全称《赤木玄珠全集》,又名《孙氏医书三种》,刊于万历十二年。本书籍集明代之前诸家之精粹,所论精辟,是一部有参考价值的综合性医书。
其中记载道:沉香、枳壳各15克,萝卜子炒30克,每服15克,姜三片,水煎服。此沉香饮用来治疗腹胀气喘,坐卧不安。
《医垒元戎》由元代王好古撰,首述伤寒,附以杂证。“胞转不通,或过忍小便所致,当治其气则愈,非利药可通也:沉香、木香各6克为末。白汤空腹服之,以通为度。”
《丹台玉案》是明代名医救命的良方,收录了大量珍贵的医学秘方,内容罕见,多为不传之方,堪称明代医学的典范。记录道:沉香60克,莱菔子(淘净,蒸熟,晒干)克,上为细末,生姜汁为细丸。每服八分,白滚汤送下。用以治疗一切哮症。
《医林纂要》是一本综合性医书,由清代汪绂辑于年,集诸家医书分类编辑而成,书中记载道“坚肾,补命门,温中、燥脾湿,泻心、降逆气,凡一切不调之气皆能调之。并治噤口毒痢及邪恶冷风寒痹。”
其他医学古籍如《海药本草》、《严氏济生方》、《张氏医通》、《圣济总录》、《活人心统》等都有关于沉香药方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