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明霞
在四川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片口乡的深山峡谷里,有一处山环水绕的保尔村,这里是片口乡场镇及*府驻地。作为白草羌人的聚居地,保尔村则在漫长的时光长河里,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丰富多彩的文化……年1月,国家民委命名个村寨为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尔村榜上有名。近日,记者走进山高水远的保尔村,探寻白草羌人传承悠远的文化。
多民族风情掺杂的世外桃源
山间的早晨,笼罩在安宁静谧中,不时被几声清脆的鸟鸣打破。汽车穿越北川唐家山隧道群,又行驶约一小时后,片口乡保尔村已在眼前。道旁,是一座座浓郁羌风羌貌的石木房屋,路上行人不多,空气中氤氲着淡淡的酒香,一些身着民族服装的老人们坐在自家屋檐下,烤着火盆……
▲保尔村的特色踩高跷舞狮灯民俗
农历正月初九,是白草羌人从祖先那儿传承至今的文化遗产“上九会”,农历六月十九,是最有特色的“抬狗羞灵官,祭天耍水龙”,更有农历腊月初一的“尔瓦热”民俗文化节(尔瓦热,羌语“感恩”之意)。每到节日期间,自称为白草羌人的片口羌族人民都会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唱起高亢欢快羌族歌曲,参加节日活动。另外,还有高脚狮灯、抢童子、耍龙灯、烧火龙等民俗活动。
在片口保尔村,多年历史的天主教堂至今保存完好,教堂建成于清同治六年(年),由法国神父葛叶主持修建,占地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
而在片口乡场镇上老街和新街之间,还保存着一座民国时期修建的古碉楼,名为卢维仁碉楼,是白草羌乡最耀眼的标志。
▲片口老街上的碉楼
清代教堂和民国古碉楼,静静矗立,见证着白草羌人的历史变迁,百年老街演绎着无数的古今传奇。
片口乡*委副书记母志文说,以保尔村为基础建起的片口乡地处松潘、平武、北川三县交界处。位于茶马古道上的这座保尔山村,在清末明初时已发展为商贸重地,当时人称“小成都”。经济交流的繁荣,让这里古老的羌藏汉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保尔村老街:七百年风雨弥坚
沿着保尔村老街,走在青石板路上,见村落似船,一条主街连接,街中有一条明渠从上到下贯穿整个村落,流水不断,实感惬意。街沿巷宽,随着街道分布,下坡上梯,仿佛在山城里走着,还有当地人在坡下摆摊售卖腊肉。街道两旁多为木质房屋,四合院布局、还有吊脚楼等,很有羌族民居特色。
▲走在保尔村老街的石梯巷里
▲保尔村老街上摆起坝坝宴
据资料记载,片口保尔村老街于年从阿坝州松潘县迁来建成,是古白草羌人的居住地。年被命名为复盛乡,年红四方面*长征驻北川期间,成立片口乡。年2月成立白草乡。年1月,复称片口乡。年4月,建立片口羌族乡。年3月24日被列入四川省第三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
百年羌屋矗立,见证白草羌人过上好日子
街道之外,保尔村的寨子依山而建,掩映在厚朴、木香等药材树林中,淡淡的药香弥漫在空气中。
在保尔村六组,站在自家种的药材地边,望着地里那一片片新冒出来的绿嫩嫩的重楼叶子,还有满山遍野的厚朴树,村民王成富笑了,这些年,王成富率先在村里种重楼,并带着一些村民种重楼脱贫致富。村支书胡明告诉记者,保尔村里有7个村民小组,人口人。其中的保尔村六组,俗称保尔窝,位于片口至松潘县白羊乡白松路边。保尔窝土地稀缺,如今依托当地环境种植重楼等特色中药材,使不少村民过上了好日子。如今,保尔窝种植重楼20余亩,几户村民还在松潘白羊乡、平武泗洱种植余亩重楼。
距离保尔村不远处的白草河旁边的山林就是片口自然保护区,生物和动物资源极其丰富,野生植物0余种,建有熊猫宾馆、栈道等基础设施。保尔村有0多户人,近些年,保尔村大力发展重楼等特色中药种植,离开王成富家的重楼地约几十米,年逾花甲的村民王桂英正在自家地里、伺弄重楼药材。外面的木架子上挂满了剥好的玉米,离王桂英所住房子不远处,另一栋石木结构屋跃然眼前。一只铁锁挂在门上。王桂英说,这是她家祖屋,从清朝建起到现在,依然屹立。如今,这栋老石墙房子主要用于她家存放些腊肉香肠之类的东西。
▲流经保尔村的白草河
村支书胡明说,那是几百年前,白草羌人从附近的阿坝州松潘白羊乡带着羌族匠人过来修的羌家房屋,从石片垒砌的厚墙,可以看出房屋年成已久。历史上,生息于白草河两岸的白草羌人,世代进行着农耕火种的农牧生活。虽然,这里与外界曾被无数大山深壑所阻隔,却是重要的*事战略基地。明清两代,白草羌人曾多次揭竿而起,奋力反压迫和剥削。明清两代朝廷都在这里设立土司,划片而治,逐渐形成了独立分支的白草羌人。
近年来,保尔村愈发注重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承,通过加大基建投入、大力扶持特色产业及组织宣传当地民俗活动等方式,使本地的特色文化得到了较完好的保留。
来源:绵阳日报
作者单位:绵阳日报社